7月,广东天气进入“蒸笼模式”,电网全面进入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战时”阶段。7月4日,广东电网公司发布城中村“战时”保供八条核心举措(以下简称“八条核心举措”),以梳理整治城中村的供电薄弱环节、配齐配足驻点抢修人员和物资等手段,确保打赢城中村民生保供硬仗。
建立高温联动应急响应机制
“为了应对大范围高温影响,我们强化城中村配变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广东电网公司生产指挥中心技术人员彭大伟说。
目前,广东电网已全面建成运作三级生产指挥中心,八条核心举措要求以各级生产指挥中心为抓手,加强城中村台区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做好停电、诉求、舆情等业务联动管控。
广州供电局基于“生产指挥中心+网格化”管理架构,当启动高温应急响应时,会在生产指挥中心设置客服座席,与生产指挥座席“背靠背”,协同处置抢修与客户安抚。同时,一旦监测到网格内工单饱和或签收不及时,生产指挥中心将主动发出预警,联动生产部门增派抢修力量。以2024年度夏为例,在广州电网负荷四创新高下,广州问题台区和供电类诉求同比双下降超过25%。
全面提升城中村供电质量
受人口流动、产业变化等影响,城中村供用电形势始终在变化,八条核心举措要求建立城中村供电质量问题清单,逐一整治,实现问题动态清零。
广东佛山禅城区的村尾村是典型的外来人口集聚型城中村,也成为变压器重过载的“重灾区”。佛山禅城供电局创新“一村一册”定制化管理模式,为村尾村量身规划电源布局,成立党员服务队与街道、村委实地调研,协商敲定7处新建电源点。在持续攻坚下,村尾村今年上半年实现零重过载、零低电压、零过负荷跳闸的“三零”突破。
广州供电局则集中开展箱变散热技术改造,通过加装百叶窗和风扇、加装外置空调降温系统、箱变外壳涂覆隔热涂层、低压开关柜改造等方式,减少因箱变温度过高导致的低压开关跳闸故障,目前已累计完成295个箱变改造,极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抢修投入。
政企合作推动电力建设
城中村用地难和用电行为不规范是共性难点问题,八条核心举措要求加强政企合作,高位推动城中村电力设施建设用地落实,主动联合村社整治不规范用电行为,确保有序用电。
广东汕头龙湖区的陈厝合是粤东最大城中村,在夏季用电高峰期,一个村的用电负荷超过了龙湖区最大的用电企业负荷。
汕头龙湖供电局依托区局与区政府、供电所与街道、班组与村委的三级政企联席服务体系,将用电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定期召开用电协调会,客户经理进驻社区网格群,与楼长联合走访,解决用电问题。
“今年该片区最高负荷同比上涨10%,但停电时间同比下降65%,客户用电诉求同步减少40%。”汕头龙湖供电局新津供电所所长胡湛强说道。
广东中山坦洲十四村有1500多栋出租屋,道路狭窄,巡检困难。广东电网中山供电局在坦洲镇设置了8个无人机巢,通过自动起飞、覆盖全域的24小时巡检,守护着居民用电。
在寸土寸金的潮州古城,餐饮民宿业爆发式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用电需求,但电力设备选址落地难是最大的挑战。在古城天后宫附近,新建配电房主体建筑已完成。项目建成后将至少满足未来三年负荷增长需求。
“我们抓住太平街道在天后宫建设口袋公园的契机,积极磋商,争取到100平方米的共建项目。”潮州湘桥供电局工程建设部经理李旭鑫说。
据悉,依托潮州市古城电网规划工作协调会平台,潮州供电局与政府各相关单位共商共建,建立古城电网建设绿色通道,征得闲置公产房等土地资源支持,解决了用地来源和报建手续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