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且是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保供电形势严峻复杂。
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在各地,科技保供手段不断涌现,提升了负荷预测、灾害预警、电网巡检及抢险救灾质效,为迎峰度夏保供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未雨绸缪
精准预测天气负荷变化
准确可靠的灾害预警是电网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越来越多“电力+气象”应用场景落地,精准预测气象灾害。
为提升精确预警能力,国网辽宁电力联合中国电科院、辽宁省气象局共同创建电力气象联合实验室,组建气象数据共享联盟。
电力气象联合实验室开展气象致灾分析,建立电网通道环境条件可监测、变化趋势可预测、灾害影响可评估的监(预)测、预警支撑体系,打造适合辽宁区域特征的监测预警模型,提升电网设备主动超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迎峰度夏期间,该实验室密切开展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截至目前发布强对流预警专报186期,为电网防范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撑。
天气变化也影响着电网负荷。面对夏季多变的天气,准确的负荷预测,对于研判电力供需形势、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7月7日,山东多地遭遇高温暴雨转折天气。国网山东电力应用源荷预测大模型,精准预测电网负荷,准确率达98.21%,较传统方式高出3.64个百分点。
国网山东电力构建了专业性强、可自学习、极端和转折天气适配性好的源荷预测大模型,解决了传统负荷预测模型在重大转折天气等情况下负荷预测偏差大的难题。负荷预测大模型经过入夏以来极端天气样本积累及优化训练,持续开展偏差结果自反馈、专家经验学习,通过自学习迭代机制提升重大转折天气负荷预测准确率。
全域智巡
守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温度的持续攀升,电网设备面临高温和重载的双重考验。在多地,无人机、直升机这些“空中尖兵”,搭载着智能设备,以更安全、高效的方式守护电力通道安全稳定运行。
目前,±800千伏特高压青南换流站已应用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开展438次设备巡视工作。与传统人工巡检相比,单轮次巡检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30分钟。
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由多旋翼无人机及配套智能协同控制平台组成,巡视范围覆盖极Ⅱ高端换流变压器、交流滤波器、避雷器等关键设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仪、红外热成像仪、激光雷达,既能捕捉金属部件的细微锈蚀等画面,又能探测设备温度异常。
炎炎夏日,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的抗热属性与智能响应特性愈发凸显,切实提升了换流站应对复杂工况的韧性和响应速度。
在安徽,应用了人工智能(AI)和智能查缺技术的直升机对电力线路开展巡航,是迎峰度夏保供电的重要手段。
国网安徽电力联合国网空间技术公司,采用直升机机载激光扫描技术对超特高压电力线路开展精细化巡检,通过AI智能识别系统精准检测导线弧垂、绝缘子串、铁塔本体等重要部件,解决了地面巡检存在视觉盲区的问题,保障华东电网夏季供电可靠。
迎峰度夏以来,国网安徽电力累计巡检线路1291.152千米,消除严重危急缺陷10项,有力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闻令而动
快速锁定隐患点
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来袭,应急响应速度越快,灾害损失越小。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是台风登陆次数最多、受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国网福建电力以数据驱动智慧防灾减灾,结合福建近30年的历史气象和水文数据,研发了省级城市内涝分布图和省级山区洪涝分布图,并嵌入“闽电应急ECS系统”。在该系统的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上,电网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叠加的洪涝风险等级信息一目了然,系统可以将预警信息快速、精准地推送至相关运维单位和人员,极大缩短应急响应时间,也为电网防灾减灾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同时,该公司还搭建福建电网灾害预警监测与应急指挥管理系统。该系统具备电网灾前监测预警、灾中统计分析、抢险救灾指挥、灾后评估辅助等功能,上线后,福建省电网灾损的统计速度提升10倍,抢修进度100%在线掌控。
地势低洼地区易受洪涝灾害侵袭。围绕输电线路防汛抢险,国网天津电力深化“防汛作战一张图”建设。该公司整合隐患数据与气象预警,分级精准标注输电、变电、配电关键设施隐患点,同时关联防洪重点区域,形成一张实时展现暴雨灾害的风险图,电网运维抢修可以“按图索检、精准消缺”。
变电站防汛方面,天津电网已经完成461座变电站的智能排水改造。当水浸传感器触发告警时,排水泵可自动启动排水。
铁塔银线间奔涌着创新力量。电力各专业创新不断涌现,新技术新装备新系统护航迎峰度夏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支撑电力充足稳定供应。国家电网以科技筑就坚强电力保障,守护炎炎夏日里万家清凉。
供稿|葛畅 周蕾 薛景润 徐可 叶涵 隗茂春 赵大鹏 杨燕 郭清梅 程韵初 项胤兴 高亚玲 郭芷祎 王建慧 张茜 马昕宇 张璞 芦金龙 阴酉龙 疏雅慧 宋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