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电力系统发生深刻变化,国家电网公司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能源转型带来的挑战,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调度系统作为电网运行的指挥中枢,亟需推动管理革新与技术创新,破解转型发展面临的各类难题,落实电力可靠供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新能源并网消纳等重点任务。
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加快构建新型调度体系,优化各级调度职责,加强核心能力建设,完善调度运行体系。国网新疆电力调控中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新型调度体系建设架构、西北电网新型调控体系建设方向和新疆电网实际,研究探索适应新疆电网的新型调度体系,破解转型发展面临的各类难题,助力电网高质量发展。
新疆电网转型面临的形势挑战
当前,新疆电网转型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在转型期新疆电网面临多方挑战。
从电网规模发展看,目前新疆电网已经形成“内供五环网”的主网架,是全国750千伏变电站最多、220千伏覆盖区域最广的省级电网。预计“十五五”末,新疆电网将建成环全疆的直流网交流网交互立体式网架结构,输电规模、电源数量、负荷水平实现三个“翻一番”。从电源结构变化看,新疆电网新能源占比超过50%,新能源受天气影响较大,负荷高峰难以连续、稳定、可靠发电。预计“十五五”末,新能源年发电量占比将达到50%,电网平衡调节将高度依赖储能类电源,平衡模式由“电力平衡主导”向“电量平衡为先导、电力平衡为边界”转变。从负荷特性转变看,随着电能替代、再电气化进程加快,电动汽车、电采暖等新型负荷增多,新型储能、分布式电源、虚拟电厂等新业态不断出现,负荷特性从“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转变。从自营主体组成看,新疆电网调度对象多元化趋势明显,区域有11个兵团电网、6个石油电网、4个增量配电网、超1000万千瓦的自备电厂,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规模不断扩大、自备电厂与新能源联动模式的涌现,大电网运行风险增大。
新型调度体系建设思路
面向“十五五”新疆电网发展要求,把握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五大特征和国家电网公司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强安全、保供应、促消纳、增外送、提质效”核心任务,建立“安全、智慧、精益、融合”新型电力调度体系,提升驾驭新型电力系统的能力,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新型调度体系建设基本原则
发挥制度优势。强化统一调度,坚持“全网一盘棋”,提升大电网安全管控、资源配置能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优化分级管理,持续完善省、地、配调度职责定位、调管范围和业务流程,强化协同机制,全面提升调度运行管理质效。
推动改革创新。深化管理变革,推动新疆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加快调度管理变革,以调整优化生产管理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科技创新,结合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攻克“双高”系统运行控制等核心技术,争当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西北区域领跑者。
强化系统观念。统筹安全与发展,守牢电网安全生命线,确保新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服务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保供与转型,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推动新能源有序友好发展。统筹计划与市场,发挥调度机构枢纽作用,综合利用市场交易引导与调度计划管控手段,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坚守底线思维。强化风险管控,健全安全、保供重大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提升极端天气应对能力。强化合规管理,落实监管要求,完善调度合规体系,防范违规风险,守住合规底线。强化应急体系,完善多级调度协同机制,提升极限情况应急保障能力。
六大举措推动新型调度体系落地
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推动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多时间尺度仿真、高精度监测和主动防御体系。加强电力电子设备精细化建模,完善新能源场站模型,深化5年规划、2~3年系统特性分析,强化规划与运行稳定分析相互衔接。深化新能源、SVG实测建模和电磁暂态仿真。推动南疆构网型、高压直挂式调相机工程验证和柔直组网研究。完善在线仿真系统功能,支撑“月度、周/日滚动”短周期分析,提升实时仿真校验能力,细化运行控制措施,强化电网风险辨识。建立适应新型储能、增量配电网等新业态快速发展的多元联合调度系统,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管控能力。
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推动构建一二次能源综合平衡体系。持续深化政府主导、政企协同、网源协调的保供机制,落实各方保供责任,凝聚全疆保供合力。坚持源网荷储协同发力,推动规划火电机组尽快投产,督促存量火电完成灵活性改造,严控机组非停、受阻,持续挖掘自备、水电、储能、供热机组顶峰能力,深化负荷柔性控制研究与应用。坚持“中长期为基础、现货余缺互济、应急调度救急”原则,确保疆内电力可靠供应、服务全国保供大局。健全完善调度营销协同机制,保障负荷侧措施及时足额规范执行。
推进能源转型发展。推动建成新能源并网运行省地一体化“全过程”智能管控系统。积极服务新能源并网,强化省-地-电科院协同,合理安排并网调试、验收工作,推动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和调节能力“三同步”。深化“源网荷储”多元协同调控,精益风储及独立储能“两充两放”、光储及抽蓄“午储晚放”调节策略。优化储能调度运用流程,推动储能科学公平运用。深挖新疆与内地省区用电负荷差异化特性,借助省间现货等短期交易平台,组织新能源多送增送。加强气象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功率预测方面的应用,提升预测准确率。
推进电力市场建设。推动构建全疆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稳步推进现货市场结算运行,结合新疆区情网情,逐步完成整周结算运行和整月长周期结算运行,过渡至长周期连续结算运行。健全辅助服务价格形成与传导机制,引入储能等新型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健全调频辅助服务交易和价格机制。建立市场运营监测及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市场合规性管理,科学设置市场评价指标,为市场建设督导、考核等工作提供量化支撑。
提升装备技术水平。有序开展老旧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改造,推动新疆电网220千伏及以上主网超期设备清零。推动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装备升级,深化自动化、网安系统自主可控设备应用。强化友好主动支撑、新型直流汇集及组网、可逆式水电、电氢互动等核心技术及装备研究应用,推动热电解耦、南疆氢能综合利用等示范工程建设。开展省级大容量传输网补强及带宽升级,实现OTN网络100G链路延伸入疆。
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人才支撑保障体系。坚持“以干促学”,建立技术合作交流机制,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加强与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交流。加快电科院、经研院电磁仿真支撑队伍建设,深化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联合实践培养机制,2~3年内建成一支百名仿真分析专业队伍,培养 2~3名仿真分析高级专家。深化现货柔性团队建设,建立“省-地-两院”协同的市场人员培养机制,培育形成相对稳定且具有持续成长能力的市场运营专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