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是煤炭资源富集区,占全国预测资源量的八分之一,居全疆第一位,风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作为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万级光伏基地和光热基地,近年来,哈密市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持续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级现代综合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顶层设计工作,加快煤炭资源和新能源产业布局,持续推动增产增供,不断提升在保障国家能源和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中的贡献度,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作出哈密贡献。
8月8日,在哈密石城子产业园附近,由大唐哈密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石城子100万千瓦“光热+光伏”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建设进入到了关键性阶段,项目作为国家第三批“沙戈荒”基地项目,总装机规模100万千瓦,其中储热型光热发电装机容量10万千瓦(储热时长8小时)、光伏发电装机容量90万千瓦,经过一年的建设项目取得了显著进展。
项目位于天山东段的哈密盆地中心,为荒漠戈壁滩,场地开阔、交通便利。项目建设90万千瓦光伏和10万千瓦光热,新建220千伏升压站和110千伏升压站各1座及8公里110千伏外送线路。光伏全场划分成288个太阳能发电单元,电能汇集后接入220千伏和110千伏升压站35千伏侧,分别经1回220千伏线路接入哈密750千伏变电站和经1回110千伏线路接入哈密国投220千伏变电站。与以往建设5万千瓦规模的光伏电站需要建一座升压站不同,现在建设90万千瓦的光伏只需建设两座升压站,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体现了项目在设计和规划上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哈密充分利用“风光无限”的新能源优势,加速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规模化基地建设,全面推动新能源产业扩容增量和转型升级,哈密新能源并网装机187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67%。规模居全疆第一。为了满足新能源消纳,作为疆电外送核心枢纽站—哈密天山换流站,通过优化送出模式,不断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
为了保证哈密至郑州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稳定运行,项目运行单位通过加大新型设备投入和不断提高精益化检修水平,确保了整个工程稳定运行。特高压直流工程被称作“电力高速公路”,具有点对点直达、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等优势,工程连接哈密大型能源基地和华中负荷中心,近5年年均送电超400亿千瓦·时,成为促进新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是连接西部边疆与中原地区的“电力丝绸之路”。
哈密天山换流站投运十年来,通过不懈攻关和创新,逐步实现了对特高压运维、检修等各项业务的标准化管控,积极推进调相机自主运维、超特高压电网的运检提质增效。结合新疆极寒、极热气候特点,天山换流站总结提炼并推广差异化运维管理经验10余项,开展阀外冷系统微气候研究,为西北地区同类阀冷设计换流站提供参考借鉴。
哈密将电网发展规划与新能源发展、超特高压外送落点有机结合,形成以±800千伏为中心、750千伏为骨干支撑、220千伏及以下电网以环网、链式和辐射式为主的“一中心、三支撑、四环网”的网架格局,努力满足高比例、大规模的风光基地接入送出需求。
今年上半年,哈密市原煤产量7741.1万吨,同比增长12.3%,煤炭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2个百分点,上半年,在新建企业净拉动和存量企业产能稳定释放的基础上,煤化工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
近年来,哈密市围绕国家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依托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着力打造千亿级煤化工产业集群,目前有20余家大型煤炭煤化工企业入驻,一大批现代煤化工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超3000亿元。预计“十四五”末,哈密电网将形成“两交两直”外送格局,建成2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3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将哈密电网打造成为电压等级最多、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外送能力最强、供电保障能力一流的新疆大型区域电网。
哈密是能源大区,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哈密市在做大做优做强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的同时,依托资源禀赋“追风逐日”,新能源项目加速推进,助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向“绿”而行,按照“宜风则风、宜光则光、风光同场”的原则,考虑能源资源、土地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并兼顾经济效益,对哈密区域新能源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开发策略,推动新能源和关联产业耦合发展、协同发展,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哈密新能源产业已实现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巨大跨越,目前正在建设第三条直流外送通道—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进一步提升大电网的调度和保障能力,夯实疆电外送的通道基础,也将为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助推哈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田玉 杨宏建 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