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当新能源遇到一朵“云”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展新能源、推进能源转型是关键。作为国家电网主导建设的国家级新型能源数字基础设施,新能源云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全价值链、全产业链、全生态圈的业务深度融合,聚集全数据要素,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如今,新能源云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还将如何促进新能源发展?本报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提供“云”服务 促进新能源并网消纳绿色转型

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能源结构调整和减碳效果逐步显现。

然而,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面临资源环境、接网、发电、补贴、通信、运维等难点痛点,缺乏国家级的新能源业务管理和服务平台,让所有新能源产业链相关方进行链接。

一朵“云”,为新能源产业带来了新的气象。

新能源云平台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导建设的国家级新型能源数字基础设施。2018年6月,国家电网启动新能源云系统设计,2019年5月在宁夏开展试点建设,2020年8月在27家省级电力公司全面部署应用。2021年4月20日,新能源云正式发布上线,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进程已经进入国家级“平台+服务”的新阶段。

新能源云到底是怎样的一朵“云”?新能源云项目负责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二级顾问刘劲松介绍:“云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各种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理解为资源共享池。新能源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业务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能源数字经济平台。新能源云的‘云’端服务,可以链接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力。”

目前,新能源云已接入506万座、装机7.69亿千瓦,注册用户超过35万个,服务各类企业1.6万余家。平台提供风能太阳能、生态红线、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资源数据库,为电源企业提供建站规划参考;监测新能源发展与消纳、场站运行出力、保障性收购、消纳责任权重等信息,在服务社会大众、促进新能源行业发展等方面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在新能源云平台上,建站并网、消纳分析、补贴申报、交易结算等一站式服务一目了然。广大电源客户通过新能源云外网PC或手机APP即可办理接网业务,还可在线实时查询项目接网业务流程和补贴进度,实现“业务网上办、进度线上查”。

平台功能不断创新,客户范围逐步扩大,业务办理也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2022年6月,国家电网将经营区内全流程线上接网服务升级到全口径电源全流程接网服务3.0版本,进一步优化、提升接网时效。

相较于以往版本,“接网服务3.0”在电源项目管理方面扩充了新型储能及常规电源等项目。国家电网发展部(碳资产管理办公室)公司规划与综合计划处处长沙宇恒介绍,截至10月底,新能源云累计服务新能源、新型储能及常规电源项目12129个,总容量为10.7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项目11429个,新型储能项目389个,常规电源项目311个。在新型储能项目中,电化学储能项目359个、机械储能项目10个、混合储能项目17个、氢能1个。

在甘肃,国家电网深化应用新能源云平台,全力服务甘肃“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并网,将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平均时长缩短15天;在河北,国家电网应用新能源云平台跟踪重要新能源发电项目进度,有序推进项目审查、施工、立户、合同签订以及并网验收各环节工作,为新能源发电项目规划、建设、并网等全流程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

此外,新能源云还可以滚动计算分区域、分省份新能源消纳能力,预测季度、年度及中长期的新能源发电量、利用率、新增消纳空间等指标,引导新能源科学开发和布局。

近年来,京津唐地区风电和光伏发电行业发展迅猛。新能源“随机性、间歇性”的特征,让新能源消纳和电力供应保障的难度不断增加,对京津唐电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开展新能源消纳滚动分析工作,提出合理配置和发展各侧调峰资源相关建议,对于京津唐地区促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构建适应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4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组织开展了京津唐电网“十四五”“十五五”新能源消纳分析集中工作,基于新能源云平台,科学搭建与实际运行情况更加吻合的电力系统生产模拟模型,开展了2025年、2030年京津唐电网8个场景、16套方案的新能源消纳利用率测算;通过对测算结果讨论分析,提出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的综合措施。

在智能匹配方面,国家电网还打造了新能源云消纳计算平台,通过构建电力系统多区域等效模型,对电力系统进行8760小时的逐时刻生产模拟,实现对任意时间段内每个时间断面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的分析。截至目前,平台共创建了一万余个案例,实现了新能源接纳能力评估、消纳方案计算、消纳结果分析、消纳预警、断面管理等功能。

打造“云”生态 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行业涉及规划、建设、并网、运行、结算、补贴、交易等多个环节,其中补贴环节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意义重大。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滨海晶科电力有限公司,已经在新能源云平台申报了共计10兆瓦的集中式光伏项目。滨海晶科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邹志广最初就是看准了清洁环保的大方向和国家的支持倡导,入局了新能源发电产业。“但是,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和回收成本时间长,企业运营难免遇到艰难时刻。”邹志广表示。

“在听到补贴申报的相关信息后,我们立即在新能源云平台提报相关信息,后来就在新能源云发布的补贴项目清单公示里看到了自己的项目。”邹志广难掩激动之情,“完成申报以后,我们成功从江苏银行盐城分行申领了2000万元贷款资金,真是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截至今年10月,新能源云累计对外公布41批补贴项目共计超4.49万个、装机超2.1亿千瓦。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2022年收到约6亿元的新能源补贴;九洲集团发布公告称,部分新能源电站收到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合计1.08亿元。

这些新能源企业经确认获得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资格的同时,还可以结合地方相关政策申请绿色贷款,扩充运转资金,这也为避免大规模行业金融风险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除了补贴申报业务流程外,新能源云还提供相关辅助服务,如电价百科模块规集各省各区域燃煤基准电价、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信息对外展示,方便发电企业用户查看历年上网电价与补贴信息,为企业建站选址等提供分析支撑。

此外,新能源云在服务新型电力系统主动配网规划计划示范落地,推动高质量县域分布式光伏和配网承载力计算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以来,河南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一位,2023年进入“月增百万千瓦”新常态。在装机规模快速增加的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相关企业和用户不了解电力供需形势,部分地区超出当地负荷实际扎堆开发,一部分用电需求较大的地区却发展缓慢。

10月26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按照河南省能源规划建设局工作安排,依托新能源云开发建设的河南省分布式光伏承载力与可开放容量发布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平台上,绿色、黄色与红色的区域交叉分布,引人注目。“绿色表示该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可完全就地消纳,推荐分布式光伏接入;黄色表示该地区仍有少量的开放空间,但需对接入项目开展专项分析;红色表示该地区分布式光伏已经无法就地消纳,在承载力得到有效改善前暂停接入。”平台开发团队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平台计算方法严格遵循导则要求,计算数据来源于实际运行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各地当前电力供需形势,同时及时将负荷增长、储能建设等有助于承载力提升的建设成果应用到计算过程,保证计算结果科学准确;计算过程中电网拓扑关系和运行数据全自动关联,相比线下人工操作,计算、审批、发布全流程效率大幅提升。

新能源项目接网全部公开透明线上办理、消纳能力云端协同精益计算、补贴申报管理全过程线上服务、分布式光伏承载力与可开放容量评估……一系列云端赋能新举措,显著提高了服务效率,助力新能源企业“早并网、早发电、早收益”。

开辟“云”路径 节能降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国家电网依托新能源云打造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为政府、企业、公共机构等各类主体提供精准能效分析和定制化节能降碳方案,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湖州于2021年开展新能源云双碳服务试点建设,成为新能源云的“碳路先锋”,助力守护绿水青山。

走进湖州西塞科学谷新能源云碳中和创新中心,基于新能源云的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的电子大屏上显示着碳排放水平、碳效等级、当日用电量、实时功率等数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电、煤、气、油等使用情况,实时监测碳排放相关指标。

“我们以测、评、用、治为导向,对电、气、煤、油等39类消费数据和经营数据进行定期智能归集,然后进行统计与核算,创新构建‘碳效码’智能对标体系,一码显示企业碳排放水平、碳利用效率、碳中和进程。”新能源云首席专家王函韵告诉记者。

“碳效码”核算结果共分为5个碳效等级,等级1表示企业碳排放量低于行业平均较多,碳效最高;等级5表示企业碳排放量高于行业平均较多,碳效最低。基于碳效评价,湖州供电公司为企业开展“供电+碳效”服务,帮助企业优化用能方案,政府部门给予企业贷款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支持。

目前,“碳效码”已推广至浙江全省,覆盖41个行业、4万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融通206家金融机构,累计助力企业获得绿色金融贷款650亿元,促成绿电交易18.6亿千瓦时;累计节约用能2.4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万吨。

“以‘碳效码’为典型应用,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贯通碳—能—电产业链条,创新建设‘碳公信、碳价值、碳研究、碳生态’四大应用体系,开发碳实测、碳监测、碳账户、碳画像等核心功能,以数智化手段服务‘双碳’目标落地。”新能源云技术总监兼首席专家张崇见说。

各地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政府开展碳监督、碳管理、碳效评价工作提供助力,帮助企业便捷化开展碳排监测、碳趋势追踪和节能减碳工作,增强了社会公共“双碳”管理意识。

在天津,宝坻区九园工业园区和小辛码头村分别依托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和绿色乡村游被称为“一园一村”。新能源云天津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接入了九园工业园区181家企业和小辛码头村88家农户的能源消耗数据,通过全时、全景、全流的动态碳排放监测,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和乡村生态高质量发展。

在山东,“一市一计”新能源云碳服务已然铺开。依托新能源云,山东已在7个地市开展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成功打造碳计量体系和碳评价体系。聊城的碳全景、日照的碳交易、青岛的碳海洋、潍坊的碳排放、枣庄的碳规划和德州的碳管理等第一批双碳应用场景纷纷落地,各有侧重。

作为新能源行业的“数字大脑”,新能源云正在勾勒着人们对数字化、智能化新能源所有的想象。未来,国家电网将继续推动新能源云向国家级能源云平台升级,接入各类能源数据,汇聚能源全产业链信息,重点打造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碳中和支撑服务、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创新、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等四大应用服务平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transformer/5174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