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主色调。作为杭州亚运会清洁用电的强有力后盾,国家电网积极探索绿色电力赋能杭州亚运会碳中和机制,推动新能源消纳与绿电交易,支撑亚运赛事场馆周边配套充电设施建设,带动绿色建造发展,打造“零碳工程师”团队,向世界展现科技赋能下的绿色能量,助力亚运交出一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答卷。
绿色能源 助力打造史上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9月23日20时,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钱塘江畔,“潮起亚细亚”,“大莲花”内灯火璀璨,一场无与伦比的运动盛会正式拉开序幕。
你能想象吗?杭州亚运会场馆里所用的电能,很多是穿过旷野戈壁、跨越崇山峻岭,从大西北源源不断输送而来的绿电。
《杭州亚运会绿色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绿色能源供应等八个专项行动,力争实现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点燃亚运主火炬的零碳甲醇、亚运村低碳账户、可降解的低碳环保餐具……绿色,已经成为杭州亚运会最鲜明的底色,绿色能源的使用,成为杭州亚运会的一大亮点。
绿电,指的是生产电力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相较于其他方式(如火力发电)所生产的电力,对于环境冲击影响较低。按照测算,一块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单晶双面光伏组件,日均发电量2.2千瓦时,可供杭州亚运会奥体中心体育馆和游泳馆的一盏节能灯亮足220小时。
亚运的绿电从远方来。国家电网全容量投产“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打通了“西电东送”清洁能源走廊,正式建成了浙江“三直两交”特高压骨干网架。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年送电量预计超30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替代燃煤105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1919万吨。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嘉峪关等地的光伏发电,新疆哈密、巴楚等地的风电,通过特高压输电网络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各个亚运比赛场馆。
亚运的绿电从身边来。浙江省内的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等绿色能源,也接入了浙江电网,和丝绸之路的风光一起点亮亚运之光,实现亚运史上首次所有竞赛场馆常规电力100%绿电供应。
近年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促进新能源消纳,推进“光伏倍增计划”,全力挖掘本地光伏、水电、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依托数字化手段,促进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确保清洁能源全消纳。浙江杭州供电公司在杭州市临安区建成投运“水光互补”工程,通过“集合”40余座小水电站,与周边近12万千瓦的光伏电站“互济互补”,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将间歇性出力的太阳能转化为稳定电能。
绿电输送想要保证可持续性,需要制订合理的计划和管理措施。例如,建立绿电交易市场,通过价格机制调节绿电的供需关系,激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购买和使用绿电。杭州亚运会大力实施绿色能源供应行动,创新实施绿电交易,实现56个竞赛场馆绿电供应,全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2021年4月,我们同杭州亚组委、杭州供电公司签署三方协议,开展绿电交易,总电量达6.2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使用标煤约7.63万吨。”浙江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庄晓丹说。
亚运场馆每一度绿电都实现了可验证、可溯源。国网浙江电力用区块链赋能绿电交易,创新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绿电溯源系统,通过汇聚绿电“生产-传输-交易-消纳-结算”各节点关键信息,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上链和可信存证,利用智能合约构建“绿电验证模型”,将绿电交易合同、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和亚运场馆相关电量数据进行多重计算与交叉比对,让亚运场馆绿电供应有迹可溯、有数可查、有据可证。
绿色行动 让亚运生活“绿意盎然”
倒入停车位、在感应器上刷卡、关上车门……在距离“大莲花”3千米、距离亚运村2千米的国家电网杭州亚运村充电站,一辆电动汽车刚一入停车位,无线充电设施便立即开始工作,像手机充电一样方便。
“亚运村充电站的无线充电设施,充电原理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无线手机、无线耳机类似,通过充电设施和汽车内的线圈,分别发射和接收电能。相较于有线充电,无线充电模式‘即停即充’更方便,同时避免了接触式充电需考虑统一接口的麻烦以及裸露导体存在的安全风险。”杭州萧山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李豪帅介绍。
在无线充电停车位旁边,8个大功率充电桩并排而立,最大充电功率可达到500千瓦,15分钟最快可充电60千瓦时,满足车辆行驶400千米的用能需求。该大功率充电桩搭载了新型碳化硅半导体功率器件,充电效率比常见的快充桩、慢充桩分别提升了1.4倍和3.1倍。其搭载的强制液冷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充电桩充电时电缆和接口的温度,提高充电设施使用寿命。
最神奇的是,站内的V2G充电桩,可实现毫秒级的负荷实时智慧调度,让新能源汽车和电网进行双向“互动”。“比如在夏季用电高峰时,充满电的新能源汽车可以通过V2G充电桩‘反哺’电网。”李豪帅说。
从“中国承诺”到“杭州样板”,绿色能源赋能亚运,彰显着绿色办会理念。国家电网主动融入《杭州亚运会绿色行动方案》,围绕绿色场馆建设、绿色环境提升、绿色交通升级、绿色生活推广等重点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近年来,杭州供电公司全力支撑亚运赛事场馆周边配套充电设施建设,助力亚运会赛事场馆充电桩全覆盖,积极打造亚运核心区域0.9公里充电圈;通过岸电系统助力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内河八大水系主要港口岸电全覆盖,打造安全高效智能的数字化岸电运维体系,赋予港口高质量发展动力;推动所有竞赛场馆周边充电设施全覆盖,在杭州累计投运高、低压港口岸电设施268套。
在亚运保障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电网针对电力设施建造进行了一系列完整的体系创新,以理念优化、技术创新、工艺进步,带动绿色建造发展。
在亚运村核心区域,有一座小巧的变电站——110千伏丰北变电站,它也是亚运村的重要能源“心脏”。与常规变电站不同,丰北变电站占地面积仅为常规变电站的46%。
杭州供电公司创新使用“入公建”新模式,将变电站与其他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以及公共设施等纳入统一规划地块进行联合建设。这种“入公建”模式的变电站,改变了常规变电站单独占用地块建造的传统模式,有效解决了变电站容积率较低、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与杭州亚运倡导“节俭”的理念不谋而合。
变电站虽然变小了,但其为亚运提供的电力保障不“减配”。丰北变电站在有效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亚运村电力能级。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标准设计,融合高度集成低功耗设备,确保了保障亚运村能源的“心脏”跳跃强劲有力。在设计初期,杭州萧山区供电公司还通过优化外立面设计,避免变电设备外露,使丰北变电站与城市相互融合,让绿色环保的变电站与环境和谐共生。
绿色服务 提升全社会低碳用能意识
当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和“数字火炬手”共同点燃杭州亚运会主火炬时,紧张了一晚上的来涵彬激动得跳了起来,和身边同事击掌庆祝。
来涵彬既是杭州萧山区供电公司客户经理,也是负责“奥体三馆”的一名“零碳工程师”。为服务首届碳中和亚运会,杭州供电公司于2021年组建了“零碳工程师”团队。如今,这支队伍已扩展至49人。两年多来,他们活跃在杭州的亚运场馆及周边,提供亚运交通零碳化配套建设、零碳智慧能源场馆、赛事场馆绿电交易等3大类13项专业化服务。
同等照明条件下,如何更低碳、更环保?亚运会期间如何提供专业化节能服务?这些都是“零碳工程师”们的必答题。亚运会开幕前,来涵彬凭借自己13年的专业技能,与团队成员一起,走访各处、记录数据、排查风险点,为设备做“体检”,精耕能效服务。
“如今,亚运会已经拉开帷幕,我们继续把不起眼的细节掰开揉碎,‘挤’出降碳空间。”来涵彬用测温仪巡视设备运行状态,并打开手机对照“双碳大脑”中的历史能耗数据。他和团队成员干劲十足,不怕辛苦。
针对综合性体育场馆能耗高、节能潜力大的特点,“零碳工程师”团队在“大莲花”内创新采用了“末端降碳智慧绿网”技术,研究建设了亚运会主体育场降碳提效系统。
他们将体育馆4层和5层区域划分成77个能效管理空间,安装了437台环境感知硬件设备,实现了温湿度、光照度、人群密度实时监测。同时,根据在赛事期间、一般开放日活动期间、休赛期间的不同需求,团队还为场馆量身定制了“运动”“舒适”“节能”三种能效管理模式,实现了场馆智能、精准节能降碳。
除了靠谱的“零碳工程师”团队,杭州供电公司还打造了以电力能源数字化为核心,以数字仿生系统为平台,融合“双碳大脑”数据资源体系,“一图全览、一路追踪、一体智治”的杭州亚运低碳数字展示平台,有效厘清了亚运村各区域能源消耗情况及碳排放量,为亚运村碳减排方案制订及实施提供有效指引。
亚运村内,绿色、优质的服务不断延伸。亚运村开村后,“村民”们随即获得了一份官方出品的“低碳十景地图”,进入十景中任意一站,扫描官方二维码就能免费激活低碳账户,通过参与“低碳云课堂”“低碳云倡议”“低碳云答题”等活动获得低碳积分,积分可换取亚运会吉祥物、亚运徽章等纪念品。
打开地图,一只浑身翠绿的兔子颇为吸睛。这只“绿电兔”大有来头,它所在的位置正是杭州供电公司亚运村电力驿站。亚运会期间,电力驿站将为运动员提供信息咨询、交通引导、语言服务、应急救助等一站式服务;赛后将为居民提供便捷用电、社区智能抢修、政府便民办事等服务。
在杭州,节能提效、绿色生活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近年来,杭州供电公司深度参与政府“公共机构节能降碳一件事”,推动公共建筑用能全面改造;开展企业能效诊断,推动落后设备规模化更新改造,推进行业余能再利用资源普查和示范落地;普惠化开展“供电+能效服务”,促进节能降碳;发挥市县两级能源大数据中心实效,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推动全社会绿色用电、低碳用能。
在良渚文明的发源地,亚运会的火炬传递着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展示着绿色亚运的理念。以亚运会为契机,更加绿色、智慧的电网,正成为杭州这座美丽城市向上升腾的无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