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怎样打造配网“刀锋竞争力”?

配电网资产规模大但是单个工程小,建设周期短但是需求变化快、不可控因素多。升级配电网,从哪里入手,钱怎么花,备受关注。

近年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深入推进城市核心区网架补强、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提升负荷保障能力。

如果说,强大的网架结构、成熟的管理体系、完备的保障能力是电网的通用能力,数智化水平则体现了现代智慧配电网的“刀锋竞争力”,在这方面的投资称得上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2015~2020年,我国配电网建设改造累计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智能配电网成为电力行业的投资重点,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大道至简,用系统性思维、前瞻性视角,采用最有效的方案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已经成为国网江苏电力工作的基本准则。精准投资,高效升级配电网设施,同时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分布式能源的消纳,是江苏电网智慧化提升的基本盘。

车主在江苏常州安阳里光储充一体化智慧能源站给新能源汽车充电。

感知控制能力是基础

建设方案因需而定

数智化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数字化智能化电网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数字化的感知控制能力是现代智慧配电网建设的入口,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广发证券日前发布的研报认为,配电网改造投资的重点是提升配用电环节信息采集、传输、控制能力,实现对配电网和用电侧各种分布式资源(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可控负荷等)运行状态的即时感知和优化控制。

通过加大配电网感知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投入,促进线路故障自愈、台区自治、分布式资源可观可测可控就成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国网江苏电力的做法是,采用“精准采集+系统推演”路线,加强智能传感和数据采集装置的应用,持续优化中低压配网感知终端布点,将配电网量测和感知的重心向分布式源荷储延伸,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随着分布式源荷储快速发展,配电网各层级主动感知对象从电网层向能源产消端延伸,感知数据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现有采集设备与通信网络难以支撑数据及时、全面、可靠接入,电网调节能力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但是从配网承载力层面,无论是光伏消纳,还是新能源汽车充电,国网江苏电力的承载力保障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在针对未来发展探索新方案方面,国网江苏电力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因需而定,根据分布式能源不同的调节能力和特性,结合控制、调节、监测等业务需求,差异化配置分布式能源的采集接入安全防护策略。

“进行配电自动化终端优化布点之后,配电网有效感知能力和精准控制能力得到了显著加强,依托相关业务系统持续开展配网调控数智化手段建设,在实时调控运行、检修计划平衡、运行方式安排等核心业务领域提供全方位智能辅助决策依据,着力提升了有源配电网数智调控水平。”国网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综合技术处荆江平介绍,“我们可以实时采集到配电开关分合闸信息和电压、电流情况,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推送的配电变压器停复电信号,一旦发生故障,调度侧就会收到精准定位的故障告警信号,有效缩短了故障查找时间,大大降低了非故障区段用户的停电时长。”

电力调度控制是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电网安全稳定、清洁能源消纳的关键环节,在主干网和配电网运行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网江苏电力构建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运行控制体系,全力提升配电网全景感知、资源管理、柔性调节、精准控制、故障自愈、数智调控能力,在主配微协同控制方面实现了主网侧电力平衡、配网侧源荷互济、台区微网侧自主协同和主动响应,在配网调度指挥方面实现了数字化支撑、网络化交互、智能化决策。荆江平介绍:“现在,如果有配电线路跳闸,经调度员确认后,AI调度员会自动拨打电话通知抢修人员,并将故障详细信息推送至抢修人员手机‘i国网’平台配网调度App。随后,抢修人员前往现场检查故障点。”

如今,国网江苏电力调度控制正在由“弱人工智能”向“超人工智能”转变,努力建设具备高吞吐量、多模态及人机对话功能的调度平台,实现自适应进化和应用多元化能力支撑。

苏州供电公司AI供电服务指挥员“小汤班长”。

数据汇聚是抓手

建平台立标准

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不断升级改造电网全环节采集感知建设,全面深化智慧物联体系应用,聚焦主配微协同控制等关键环节,按需提升源荷储对象数据采集汇聚能力,提高客户侧用能行为与可调节负荷感知水平。

2021年,国网江苏电力对智能电量采集装置进行全面改造,在全国率先实现表计支持峰谷时段随时调整,实现智能电表更智能。

在数字基础设施上,国网江苏电力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业务最全、实用化程度最高的工控物联体系,依托物联管理平台实现输变配等各专业场景终端规模化接入及远程智能运维,累计接入智能边缘设备24万余台、端设备210余万台;依托物联技术体系打造的用采系统接入全省共150万台用采终端、5048万用户,抄表数据采集成功率达99.95%。以设备管理数字化支撑平台(PMS3.0)为例,国网江苏电力运用国家电网公司PMS3.0顶层设计成果,率先上线“电网一张图”,基于电网资源业务中台,横向覆盖1000千伏至400伏全电压等级,纵向贯通电网运行图、GIS(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网架图、区域系统图、热力图等多形态专题图,在此基础上,率先构建实时数据共享中心,叠加作业管理、电网量测、气象环境等信息,打造“多维多态电网一张图”,形成完善的电网数字底座。

国网江苏电力数字化工作部数据管理处处长韦磊表示:“我们的数字化架构理念是‘数据一个源、电网一张图、业务一条线’,公司任何部门对数据有应用需求,数字电网企业中台均可以满足。”

数字化设施的加入,让智慧配电网可以监测分布式能源的运行情况,进行潮流分析,实时掌握电网的承载力情况。针对配电网光伏承载力量化分析难题,国网江苏电力攻关配电网承载力分析技术,建成配电网承载力在线评估平台。该平台具备光伏接入现状评估、接入规划评估、光伏消纳解决方案评估及最大承载力评估4项功能,实现江苏全省4.2万条中压线路的电压偏差设备过载、短路电流等6项光伏承载力指标量化分析。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新能源汽车充电也对配电网安全稳定提出了挑战。截至2023年6月底,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28.95万辆,预计到2030年,保有量将达到800万辆。为提升全省充换电设施管理能力,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建成投用了集状态查询、数据统计、大屏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江苏省充电设施运行监测平台,并委托国网江苏电力运营。截至2023年6月底,该平台已接入公共充电桩8.93万台,记录充电量超46亿千瓦时,有力支撑充电保障工作。

7月21日,从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电信联盟总部传来消息,由国网江苏电力营销部和国网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导发起的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组织(ITU-T)标准提案《面向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框架与需求》正式获批立项。这是我国首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网数据共享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及车网互动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主、配、微网协同是关键

先在“关节”处试点

强壮的肌肉、骨骼要与灵活的关节相匹配,才能发挥出一个人全部的力量,同时避免运动损伤。

随着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发展,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现代智慧配电网升级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主网、配网和微网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的就是主、配、微网的“关节”——衔接环节。

目前,国网江苏电力在建设江苏智慧配电网方面,重点打造主、配、微网协同,以支撑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有序发展,提高电力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国网江苏经研院配电网规划负责人、五级职员韩俊介绍,主网配网的关系就像人的主动脉与毛细血管一样,因为配网贴近用户和需求侧,承担着安全可靠供电的最关键一环,所以必须先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推广应用。“虽然配网升级需要各个方面的升级,但我们目前更注重主网和配网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协调控制,保障海量分布式光伏和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接入。目前,我们在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的探索研究和试点应用,主要涉及光伏、新能源汽车和综合能源等领域,待技术成熟后进行推广应用,可有效提升配电网经济效益。”韩俊说。

韦磊说:“通过汇集主配微数据,深度整合天气预报、卫星图像、气象雷达、用电负荷等实时数据,完善多维度新能源功率预测模型,利用AI、并行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我们实现新能源长周期(10天)、日前、日内等多时间尺度精密(每天96个点)预测,大大降低了风光功率预测误差。”

韦磊表示,在数字电网空间,我们围绕新型电力系统能量流管理一条主线,建立常规负荷(大工业、工商业、居民等)和新型负荷(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两大类物理对象、以微电网及虚拟电厂两种聚合形态,实现全网可描述、可观测、可调控三个目标,支撑现代智慧配电网主配微网协同控制体系建设。

国网江苏电力将“主配微网协同、源网荷储互动”融入“功率预测、日前市场、实时市场、实时监控”全过程,推动大规模分布式能源平衡消纳和参与市场交易,提升电网运行调节能力。这一举措将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智慧配电网的升级改造。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transformer/4954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