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大凉山中的“西电东送”巨型换流站

海拔2000多米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初冬雾散,天气晴朗。一座巍峨的世界级工程——布拖换流站在这里拔地而起,大凉山腹地的清洁电能在此转化为直流电,在不到1秒钟内化作强劲的绿色动力送至千里之外,点亮江苏、浙江的灯火。

布拖换流站主要承担着将白鹤滩水电站的清洁能源输送到苏浙经济大省的重任,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部署的重点工程。该工程分为两期,一期已于2022年7月1日投运,二期计划2022年底投运,目前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无尘阀厅内,来自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的6名施工人员身穿防尘服,正逐项检查个人安全防护措施,旁边的升降平台已准备就绪,该公司安装项目经理陈静远正在进行阀塔吊装作业前的最后交底工作。

陈静远一手执对讲机反复叮嘱队员们仔细检查阀组原件的防尘状态,一边对照手中的电子触屏,仔细核对物料。

工作完成后,记者跟随陈静远在极具科幻感的换流站里穿梭。布拖换流站占地约930亩,有大概90个足球场大小,目之所及,铁塔间银线飞舞,一眼望不到尽头。

由白鹤滩水电站发出的交流电在线缆密布的交流场完成“上货”,庞然大物换流变压器紧挨阀厅安静地运行着,电流由此进入巨大的“粗加工车间”,再输出到管线林立的直流场进行“精加工”,从而可以稳定地“长途旅行”。

土建基础如同换流站的“骨架”。换流站所在地天气阴晴不定,站内场地的黏土是流塑体淤泥质土、泥炭质土,遇水易泥化、崩解,在降雨和地下水的轮番浸泡下,会变得极其脆弱。打地基时,为了处理大规模的淤积土质,只能用碎石强夯置换的方式开展场平施工——将回填的石料用重锤高落差的冲击力打碎,再将碎石强力挤入泥土中形成复合地基。

然而由于地质原因,重锤夯击时经常吸锤、埋锤,单机一天只能落锤58击。“通过不断试验,团队摸索出设置临时集水坑和增加锤柄高度的方案,提高了施工效率。”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土建项目总工程师孙浩尹说。

位于阀厅里的换流阀是换流站的“心脏”,对安装精度和防尘的要求极高。在二期换流站建设现场,以数字化技术武装换流站“心脏”的应用无处不在。陈静远介绍,如今通过远程“会诊”、现场智能监测、工地全感知系统等技术,实现了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保证了换流站的安装精度。

“2008年,建设±800千伏复龙换流站时,核心设备是全进口的,同事们经常通宵查英文字典翻译设备说明书。”指着前方的核心设备,陈静远说,“现在,我们已经实现国产设备的全覆盖和技术引领。”

换流站里还有连接各大设备的“神经系统”。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调试项目经理潘勇介绍,两期工程的地下电缆长度达2500公里,其中芯线达8万多根。潘勇说,这个“神经系统”每一端的接口接入“大脑”,都要经过调试运行,相当于给设备检查“心电图”。

一期换流站带电前,工程师们要把数千条回路、上万个端子完整地“走”一遍。对于那次“战役”,布拖换流站电气A包项目总工程师谭德泉记忆犹新。带电前,谭德泉20多小时没合过眼,直到沉甸甸的执行记录画满了红勾,他才安心地躺到床上。

据国网四川直流中心布拖±800千伏换流站站长雷龙飞介绍,全站建设高峰期,有2000多名工程师、3家建设单位在此驻扎,其中不乏年轻的“80后”“90后”,他们搭桥造塔、挥洒热血,确保“西电东送”运行正常。

布拖县位于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的交界处,境内多为高海拔地区。25岁的藏族小伙次尔杜吉大学毕业后就考回国网四川直流中心西昌分部建设家乡。在布拖换流站,鹅毛大雪从他入职那年的11月一直飘到次年5月,经常要取掉手套去攀爬、检查设备,他都咬牙扛下来。“我的家乡木里藏族自治县离这里不远,小时候村里没有电,我一直对灯火辉煌的世界充满好奇,如今我的家乡也建起了铁塔,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我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

除了扎根大山、辛苦建设布拖换流站的电力工人,在祖国蜿蜒的江河上空,一道道银线连接起川苏、川浙的换流站。跨越山河2000余公里,特高压电网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凝结成滚滚电流,照亮远方。

11月15日,白鹤滩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四川段最后一个架线区段导线展放顺利完成,标志着白浙工程全线贯通。

“我们走南闯北,架铁塔、牵银线,很不容易,但也很有成就感。”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施工项目经理王培说,“是我们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建设者,架起了白鹤滩‘西电东送’的‘翅膀’。”(记者惠小勇、卢宥伊、薛晨)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transformer/363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