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陈昌智:进一步巩固光储行业作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主力军”地位

“十五五”是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决胜期,中国光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循环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国家层面在国际化、金融支持和生态培育上提供战略引领和制度保障,也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系统调整产业生态,重构核心竞争力。11月18日,在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认为,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要竞争,更要注重“竞合”。企业要在自身所精所强的方面做大,在别人所专所精的环节有效配合,理性地适当控制,营造“有所为、有所不为;你为我好、我为你好”的商业生态,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实现质量效益的跃升,进一步巩固光储行业作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主力军”地位。

  光储供应链的核心生命力在于全链条的共生共赢

  当前,全球经济正显现重拾信心的曙光,作为技术驱动型产业,全球光伏行业一直在努力寻求更先进、更高效的电池技术。新西兰前总理、博鳌亚洲论 坛咨询委员会委员珍妮·希普利表示,当世界各国仍在巴西气候会议上探讨减排路径时,中国已提前六年于2024年实现了2030年的风能和太阳能装机目标,这充分证明只要具备坚定的国家意志、科学的战略规划和扎实的落地执行,就能够达成国家目标。

  我国到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6亿千瓦。“这意味着未来10年,还要新增18亿千瓦装机,年均近2亿千瓦的增长空间。”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

  当前,我国光伏和储能行业存在过度竞争和结构性过剩,新能源发电面临“发得出用不了”、贸易壁垒增多形成新挑战等新情况新问题。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李小琳认为,光储供应链的核心生命力在于全链条的共生共赢,产业整合是根基,产业出海是路径,产业链协同是当务之急。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产品与服务的互补性、产品科技的创新性、价值传递的合理性、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四大关键支撑。

  未来几年是碳达峰的关键时期,能源发展转型任务更加紧迫,但光伏与储能产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强调,光储企业要以创新驱动,巩固提升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领先优势;强化智能制造,深入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强产业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新的产业生态,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拓展全球化发展空间。

  使中国方案真正赋能全球能源转型

  当前,光储产业正经历周期性波动,部分领域出现的“内卷”现象,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制约了产业创新活力与全球竞争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分析,从国际成功经验来看,欧佩克成功经验的正面价值,从保护石油输出国国家利益的角度,值得国家和所处在“内卷式”竞争的行业去思考和借鉴。他认为,纵观光伏产业“四落三起”的历程,全产业链价格均跟随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多晶硅环节充分发挥着全产业链供需调节的“水龙头”作用。

  当前,反“内卷”和反过度竞争是中国光伏行业脱困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条件。刘汉元表示,从国际、国内、行业视角来看,在光伏行业率先创新实践的有效成功经验,可能会成为高质量发展过程当中的正面典型和优秀案例,助力中国经济重新迈上快速增长、良性发展。“通过推动多晶硅环节产能整合优化方案的落地,将会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破除当前‘内卷式’竞争局面,并将进一步奠定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主导地位。”刘汉元说。

  史玉波认为,面对机遇与挑战,光储企业要以“技术深耕”破局,从“规模领先”迈向“质量引领”;以“产业链协同”筑基,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生态;以“场景创新”拓界,释放“光储+”的乘数效应;以开放为翼,融入全球能源转型大局,持续推动我国光储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十五五”的新征程、新使命,中国广大光储企业要勇立潮头、担当作为。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表示,中国广大光储企业要以技术突破筑牢发展根基,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以技术领先赢得市场主动;以生态协同破解发展瓶颈,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光储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构建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以全球视野开拓发展新局,把握“一带一路”绿色合作机遇,构建涵盖技术输出、标准制定与本地化运营的全链条能力,使中国方案真正赋能全球能源转型。(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motor/9434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