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依然没有热,终端零售依然萎靡,而出货的要求却没有降低,各个方面的成本还在高位徘徊。从制造到出货,从渠道到终端,空调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经历了连续两个年度爆发性增长的空调市场仿佛在当下进入了一个自我修整的阶段。
所有的压力都在向一个方面集中,那就是现在依然处于增长状态的渠道库存。两个多月前,库存已经在4000万台以上,当下有理由相信这一数字可能会突破5000万台。尽管在旺季真正到来前所有的库存都只是暂时的现象,但是考虑到眼前国内市场的整体状况,巨量库存如果在短期内得不到有效消化,那么行业的危机就会扑面而来。
行业或许会现激进的竞争手段
以价格战为代表的激进的竞争方式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在空调市场之中,一方面,以格力、美的和海尔为代表的主导品牌用合适的价格定位,很好的维护了产业生态环境,这也给后续品牌留存出了丰富的市场机会;另外一个方面,过去几年国内外空调市场的走势相对较为良好,供求关系没有紧张到一定要用激进的竞争手段去获取市场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主导品牌由于资本市场的因素,以往十年间基本摒弃了价格战这种资源耗费型竞争手段。而且,由于电商平台的高速发展,并在目前于商业流通领域占据主流地位,作出了很好的价格标杆作用。
随着当下国内空调市场库存量的不断创历史新高,及供求矛盾的不断激化,可供企业能够激活市场的举措已经非常有限。同时,电商平台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其商业模式红利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后期的增长幅度难以复制前几年的速度。在房地产市场也趋于平稳的大环境下,工程机市场和新生需求空间大幅缩减。
所以,围绕着部分机型和产品、在区域市场、于局部领域爆发出价格战并非是危言耸听。高库存已经让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巨大的供求落差推动价格回落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只是,如果价格战大范围蔓延,一直以来优越的产业生态环境恐怕将遭破坏。
品牌或许会大量退出市场
国内拥有完善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平台、独立的品牌推广和营销体系、完整的渠道布局和自主型生产制造能力并在市场上形成一定产销规模的企业并不多,基本上两只手就能够数的过来。但是,内销市场的品牌数量却非常多。据了解,仅以品牌数而言国内空调行业至少有200个。
在冰箱、洗衣机和电视等产业遇到阶段性规模化增长瓶颈的时候,空调市场连续性的增长吸引了大量的资源涌入。有些是通过进行自建工厂的重资产模式进入空调领域,有些品牌是之前已经在其他家电产品上有着规模化产销的企业多元化扩张的举措,而更多的品牌是以OEM或ODM的方法以自创品牌通过网络渠道资源由此而谋得生存发展路径。
其中大量的品牌是以模仿外资企业或国内知名家电企业的LOGO来行销市场,并存在着普遍的短期行为。而很多产能剩余的空调制造企业在产能输出上有迫切的需求,给这些品牌提供了进入空调行业的便利条件。
因为,尽管中国空调产业现在涌现出了200个以上的品牌,然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没有长期的品牌规划和企业发展愿景的,与其说是面对机会丰富的空调市场进行短期投入,还不如说是当空调市场机会来临时的一种投机行为。
现在,空调市场的需求资源非常稀缺,投机获利的空间被缩小,风险和压力陡然增加。虽说主导和主流品牌还没有采取更富竞争力的价格竞争手段,然而产品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变频、一级能效产品价格的降低和电商平台销售占比的上升,弱化了大量中小品牌的竞争力。在没有足够获益机会的格局下,品牌的退出也是行业发展的常态现象。
渠道资源流通受阻恶化产业环境
一般情况下,空调企业的产成品都会直接输出到商业流通领域,所以当下创下历史新高的库存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渠道。而产品积压的规模越大,所挤占的渠道资金也就越多。事实上,国内空调市场出现千亿元级规模的库存量并不是第一次,2015年度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状况,当时倒逼了很多的主导和主流品牌进行去库存化,而导致了空调行业在当年度出货量的大幅下降。
如果今年旺季时期当下的库存规模没有出现足够规模的消化,那么2019年度从上游零部件的供给、整机企业的产销和商业流通领域的发展,都会因为库存偏高受到直接的负面影响,整条产业链的利益都将受损。
更为重要的是,当渠道的库存量越大,留给后续产品的流通空间也就越小,来年企业回笼的渠道资源也就越稀少,新产品向市场的流通空间也被压制。无论是制造工厂还是商业流通平台,新年度的市场运作都会背载着沉重的负担。
现在的国内空调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自我调节,这就要求企业有良好的耐心和足够的资源等等库存的消化,在这种环境下,愈加能够体现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空调行业大压货大分销的产销模式,必然会带来高库存的后果。对此,企业并非是没有预期,只是,产业竞争的博弈会裹挟着所有企业不由自主的往前行进。高库存只是暂时的,空调产品的需求体量依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