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企业东芝正在想方设法摆脱危机。距离2018年3月底的退市期限仅剩不到半年时间,在今年11月14日宣布完将旗下电视业务转让给中国海信集团之后,东芝在11月19日再次宣布,将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筹集6000亿日元资金,以避免公司股票退市。
今年3月,东芝旗下核电子公司美国西屋电气的破产将这家百年老店几乎推向绝地。财报显示,东芝2016财年(截至2017年3月31日)净亏损高达9657亿日元,约合88亿美元,创下日本制造企业史上最大全年亏损,而这已是东芝连续第三年亏损。
押注核电业务失败,东芝不得不频繁变卖资产断臂求生。危机尚未解除,背后是以东芝为代表的日本电子制造企业集体“塌陷”。近年来,夏普、松下、索尼、日立等日本电子企业纷纷经历财务危机而进行“瘦身”,甚至走上“卖身”、造假道路,日本制造企业早已辉煌不再。
129亿日元出售电视业务
今年11月14日,东芝宣布决定向海信集团转让旗下子公司东芝视频解决方案株式会社(以下简称“TVS”)95%的股权,双方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海信电器的公告显示,这笔交易金额暂计为12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预计在2018年2月28日后完成全部转让手续。
根据协议,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将拥有东芝电视40年品牌授权。
据了解,东芝在2016年6月30日将视频业务移交给TVS运营。TVS主营东芝电视及相关周边产品,包括商用显示器和广告显示器。东芝表示,对于视频业务难以单独投入更多资源,也难以维持其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今后TVS生产销售的家用电视等影像设备,仍将使用东芝品牌。
事实上,有着142年历史的东芝在全球显示技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资料显示,1927年,东芝生产出世界上第一个能接受电视图像的阴极射线管;1960年,东芝生产出日本第一台彩色显像管电视;2010年,东芝推出全球首款裸眼3D液晶电视。就在今年6月,东芝还和土耳其家电巨头Vestel合作推出了最新的4K超高清系列电视,覆盖65英寸OLED电视、广色域电视等。
然而,随着中韩彩电企业的崛起,东芝电视业务持续亏损早已成为东芝的拖累。东芝中国方面告诉记者,2016财年,东芝集团的视频业务(含电视)录得营业收入为616亿日元,约占东芝集团总销售额的1.3%左右,2016财年视频业务营业利润为负129亿日元。2016年度,东芝电视在日本的销售数量为70万台左右。
记者注意到,目前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仍有东芝电视在售,但是中怡康彩电市场线上线下数据中,东芝电视销量及销售额均未进前十。
值得一提的是,东芝电视在中国的生产和运营均由另一家电视企业TCL负责。2010年,株式会社东芝和TCL集团合资成立了东芝视频产品(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进行东芝品牌电视的渠道拓展、产品生产销售及维修服务。目前在东芝视频产品(中国)有限公司当中,东芝持股比例为30%。而在最初合资公司成立之时,这一数字为51%。
东芝中国方面对记者表示,TVS与TCL的合作应该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但有关未来的该公司具体运作,东芝无法加以过多的判断。
核电导致亏空
电视业务是东芝最后一个传统家电业务板块,早在2016年3月,东芝已经以537亿日元(约合4.73亿美元)的价格将“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级白色家电业务80.1%的股权出售给另一家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
押注核电业务失败带来的亏损,使得东芝不得不频频变卖资产。不仅仅出售家电业务,今年9月,东芝同意将旗下盈利能力最强的内存芯片业务出售给贝恩资本领头的财团以弥补核电业务带来的亏空,交易金额约2万亿日元(约合180亿美元)。
东芝日前公布的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正是由于其内存芯片业务的强劲表现,其第二财季营业利润增长76%。东芝方面表示将把本财年对芯片业务的资本投入从原计划的4000亿日元提升到6000亿日元。
业内人士认为,东芝出售芯片存储业务这一交易仍需要通过各国反垄断审查,东芝担心出售所得款项不能在明年3月底之前到位,所以东芝不得不考虑出售电视和PC业务寻求资金。
东芝中国方面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正在妥善推进存储器收购事宜,力争在2018年3月底前完成此次交易,目前在全球相关的共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提出了反垄断法审核申请。但是对于外媒报道的有关东芝已就电脑业务与台湾华硕公司达成协议,东芝方面表示公司目前没有任何出售电脑业务的决定,也没有同任何企业达成任何协议。
东芝试图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更快地获得融资。今年11月19日,东芝宣布,决议以通过向第三方分配方式发行新股,发行总额约为6000亿日元,预定12月5日缴清款项。
东芝方面表示,筹集的资金预定用于与西屋电气的美国核电站建设项目相关的母公司保证金的一次性偿还。此外,还能够解决当前紧迫的问题,即截至2018年3月末,解除7500亿日元的债务过重问题。届时,可以避免公司股票退市。
这一切源于东芝在2006年以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核电技术企业西屋电气公司以扩张核电业务。彼时的东芝正全力押宝核电事业,并通过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以获取流动资金为核电业务“输血”,甚至包括先后卖掉东芝银座的总部大楼和公司办公大楼。
然而,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大地震,引发了震惊全球的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这直接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对核电的不信任,欧盟一些国家宣布退出核电领域,东芝的核电业务也遭到重创。
2015年,东芝爆出财务造假丑闻,跨度长达8年(2008~2015年),跨越三代社长,财报粉饰金额高达16亿美元以掩盖核电业务的亏损。东芝股票也因此被东京证券交易所列入“退市观察名单”。
雪上加霜的是,2015年底,西屋电气在美国溢价收购了从事核电业务的美国石伟公司,但由于设备费用和当地人工费用远高于预期,再次导致了东芝的巨额亏损。东芝后来披露称在美国核能业务可能造成高达7125亿日元(约合62.7亿美元)的损失,东芝董事长志贺重范也因此引咎辞职。
今年8月1日,由于资不抵债,东芝股票被东京证券交易所从东证1部(相当于A股主板)降至东证2部(相当于A股中小板),东芝需要在2018年3月31日前扭转资不抵债局面,否则将被迫退市。
断臂求生
如今,东芝在谋求新生。在提供给本报记者的一份有关“东芝未来发展”的资料中,东芝方面提到,为实现东芝再生,下一步将排除日本海外核电事业的风险,尽快恢复与强化财务基础,以及强化东芝集团组织运营。其中包括重新考虑西屋公司在东芝集团的定位以及继续出售持有资产。东芝方面表示,根据中期规划,东芝将社会基础建设、能源、电子元器件、ICT解决方案作为重点业务领域。
“对于东芝来说,目前‘受伤不小’,但应该不至于退市。此次重组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刘军红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东芝能借此机会把核电包袱甩掉,对于未来东芝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处理不够果断,则会耽误一些时间,甚至错过一些好的机遇。
事实上,东芝仅仅是日本制造企业的一个缩影。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成本优势明显上升,过去成为日本制造代名词的东芝、夏普、索尼等在消费电子和家电领域风光不再,比如夏普被台湾鸿海精密收购,索尼、日立纷纷收缩战线。而造假丑闻也频现日本制造企业:早年三洋电机财务造假如今日东芝一般震惊全球;10月日本神户制钢被曝长期对产品出场数据造假,对日本制造业形成重创。
“日本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非常不适合现在的企业经营环境。日本都是百年老店,投资方式和经营模式却是千年不变,很难适应当前投资周期缩短、技术周期缩短、市场变化非常快的形势。”刘军红认为,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等各种成本上升也导致了日本企业很难守住市场份额,一旦资金周转不开,日本电子产业将几乎全线崩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毅认为,一方面来看,日本企业存在大企业病,在转型过程中对新事物接受意愿不强烈,长期在惯性的轨道上滑得太远,加之制度疲劳导致创新敏感性迟钝,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好而导致了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另一方面,日本的制造企业也在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结束而进行转型,对一些不占优势的电子产品领域进行调整,从而放弃一些大众化生产的家电、电子行业,专心于自己比较擅长或者他们判断今后发展更有前途的企业。
李毅认为,在高科技制造领域,日本仍然有技术优势,比如在一些核心零部件方面的“隐形冠军”。目前日本企业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正是处在转型的阵痛期,未来日本制造企业发展如何取决于企业对趋势的判断,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比如技术能力、人力资本情况、国内国际市场开拓能力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创新,而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企业也可能面临一些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