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曾经在全球彩电市场,三星是多年的老大,但在中国市场,它正面临着近十年来最大的考验,而且这种糟糕的表现正在由中国市场向全球市场扩散。
由于这些年引领行业趋势的能力在减弱,三星慢慢退出了引领者的舞台。中国市场零售量份额被强势回归的夏普超越,又被意图复兴的索尼超越,而零售额的份额也在被它们所赶超,而全球市场今年20%的市场份额也将受到挑战,对三星来说,这是不愿意看到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被夏普索尼超越
作为全球彩电最活跃的细分市场,中国已经是集新技术、新概念、新功能等“多新”于一身,且最具代表性的市场之一。无论是年初的美国CES展,还是德国IFA展,如果缺少了中国彩电企业的身影,那么不夸张地讲,可能影响力会减弱不少。
然而就在这个大家都很重视的中国市场,三星电视这两年却过得并不痛快。有数据显示,这两年三星电视在中国市场的状态每况愈下,如果再这样下去,很可能会重蹈LG东芝等品牌的尴尬。
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的!去年郭台铭的新夏普回归,将中国市场视为重中之重,并联合天猫、苏宁、京东搞了一系列的大促,并在多个促销节点成为彩电市场的销售冠军,一副取代三星成为外资品牌新代表的态势。而今年9月,富士康郭台铭甚至去拜会京东刘强东,锁定中国最大家电渠道的动作,表明夏普会在接下来的促销中升级力度。
作为对标三星的另一个品牌索尼,也在强势的复苏之中,数据层面的表现也验证了这种趋势。无论是奥维还是中怡康数据,今年9月份,连同国庆黄金周,索尼电视线下市场份额飙升,已经超越三星成为第一。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在高端电视领域,索尼的表现很优秀。事实上,对三星最大的困扰是,OLED电视虽然是索尼的重要品类之一,但由于量小影响有限,恰恰就是三星最擅长的液晶电视助力索尼超越三星。
虽然1-9月份三星的优势尚存,但月度三星与索尼夏普的差距却呈现出减小被反超的迹象。
线上有夏普联合电商主导外资走向,线下有索尼利用品牌溢价不断蚕食份额,而在新技术、新概念上又有海信(ULED、激光)、TCL(量子点)、创维(OLED)、长虹(人工智能概念)等中国彩电品牌的围剿,缺乏技术和营销亮点的三星可能处境不容乐观。
能否王者归来?
对于外资品牌来说,其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依旧不小。所以在先锋、日立、松下、LG等一大批彩电品牌淡出中国市场的时候,很多消费者依旧很怀念,即便是多年之后,由苏宁品牌运营,其他厂商代工的先锋,在中怡康的数据监测中也能落个10名左右的排位,可见其影响力。而先前经营不善,出现过巨额亏损甚至被传或“卖过身”的夏普、飞利浦和索尼,同样得益于品牌原先积累的影响力,在电商平台、线下市场仍旧营造出一波又一波的销售小高潮。
对三星来说,虽然被夏普和索尼反超,但是差距并不大。比如9月份数据显示,与索尼的零售量差距只有1个点左右,虽然与夏普的零售量差距有5个多点,但夏普是促销让利的结果。零售额方面,三星与索尼的差距同样在1个多点,而还比夏普的零售额高1个多点。对这些外资品牌而言,只要营销端持续发力一段时间,将数据改写角色互换一下是常有的事,作为多年技术的引领者,三星积累的产业和技术优势不容小觑,所以三星是存有重新反超索尼机会的。
但要想王者归来可能要有点难度了,毕竟最火的时候,无论量还是额,三星都领先其他品牌3-5个点的市场份额,是当仁不让的外资品牌老大。
而且现在中国市场孱弱的表现也在像全球市场扩散,据权威大数据公司奥维云网的统计显示,在过去三年中,三星销量都维持在4800万台左右,市场份额保持在20%以上,但按照现在三星的节奏,20%的防线恐在2017年失守。三星电视业务的调整正在成为一个事实。三星2016年底关闭L7-1,今年年初就遭遇夏普断供,面板资源短缺,成本上涨,三星在上半年出货规模出现大幅萎缩。中低端产品越来越多竞争者的加入,三星的优势不再明显;高端产品三星专注的QLED,原本想在高端市场有突围,但结果不如预期。
所以,三星现在再想回到那种巅峰状态估计面临不小的挑战:
其一,技术没有突破口。对三星来说,目前最好地证明自己技术实力的方式是带领QLED电视进入电致发光的阶段,但客观讲难度可想而知。
其二,产业链优势消失。因为更看重AMOLED小屏的经济效益,三星已经落后LGD退居面板老二的地位,而现阶段三星在面板、模组等方面的优势也在慢慢消失,而又没有新的相对垄断的电视上游新技术做支撑,对三星这个曾经的引领者来说颇为尴尬。
其三,概念分散左右难逢源。这是行业内所有企业都面临的问题,在互联网品牌用内容搅局,又有一些品牌为技术呼喊的今天,竞争元素不像以前那么单一(就是技术),变得多元化、分散化,这个时候想再引领行业趋势就难上加难了。这对靠技术和产业链起家成为王者的三星来说,这个很美好的曾经,再现已经变得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