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是近一年的关键词,连续涨价、利润暴增、供不应求。让这个相对专业的上游慢慢被大家熟知。这几年,以京东方、华星光电为代表的中国面板企业的崛起,也让业内人员为之自豪,更吸引机构扎堆介入。
确实,京东方(BOE)、华星光电(CSOT)以及中国电子(CEC)等面板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在不断增强,渐渐具备与日韩及台湾企业叫板的能力,而世界前五强中也慢慢有了中国企业的身影。不过,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毕竟差距还是存在。
出货量排名已有影响力
第三方权威大数据公司奥维云网最近公布了一组数据,结果显示,2017年H1,全球TV面板共计出货122.8M,同比下滑0.5%,出货面积共计64.8M㎡,同比增长8.4%。这其中,中国力量BOE、CSOT以及CEC等的稳定出货提供了积极保障。
而具体到出货量排名,中国力量也不容小觑。结果显示,LGD凭借庞大的产能支撑,出货量总体稳定,稳居第一,INX出货量,而前期市场焦点BOE,虽然因为B8产线部分产能转移至NB,出货量同比下降了13%,但仍排名第三,紧随其后的是SDC和CSOT。
其中CSOT的产能逐步爬满,今年上半年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23%,是出货数量增长最大的面板厂。而另一家中国面板代表企业CEC则排在Sharp之后,位列第七。
如果仅仅从出货量的数据看,中国企业的表现还是令人欣慰,这些年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市场份额,也获得了利润回报,比如京东方第一季度净利润也超过了去年全年净利润,达到24亿元。这对2001年开始至2016年十几年时间里,综合净利率仅为1.41%,现在净利情况得以明显改善。
而得益于华星光电的优异表现,TCL集团今年上半年的净利也增长了七成,而一年前华星光电的毛利率还在5个点徘徊。
这些都说明,在投资数年后,抓住面板出现供不应求的机遇,中国面板企业也开始赚钱了,而且赚了大钱。
出货面积还需要上一台阶
虽然面板企业赚钱了,但如果抛开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我们还需要多思考一下下一步如何去做。因为从种种迹象来看,第三季度,终端厂商拿货的激情已经不再高涨,而终端销售的低迷也势必会传导到面板领域,这将考验面板企业在不同周期下能否保持持续盈利的能力。
客观讲,虽然从出货量的排名上,BOE、CSOT和CEC等排名已经抢眼,但在出货面积上,还是要落后日韩品牌一大截。换句话说,中国面板企业的优势更多集中在49英寸及以下市场,而三星和LG等韩国品牌的优势更多集中在大尺寸领域,它们在大尺寸电视市场的占比更高。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LGD出货面积第一,而三星显示(SDC)去年关闭了生产40英寸以下中小尺寸为主的L7-1产线,TV面板的出货量同比下降13%,但因此出货平均尺寸却增长了3.4英寸之多,平均尺寸达到47.1,为各家面板厂之最,出货面积位列第二。而BOE虽然出货量第三,但出货面积的排名仅为第六。同样CSOT32英寸占比较高,出货平均尺寸仅为38.3英寸。
这点上看,国内面板厂商仍需提升面板出货面积,因为这需要更高的技术标准。而虽然有研究人士认为中日韩的面板质量差距已经不明显,但那是针对中小尺寸的,在大尺寸市场,有厂商也承认国产屏的稳定性远不如日韩屏。
所以,在出货量成为吸睛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出货面积是厂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当然,正在陆续建设的高世代线或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毕竟要在两三年之后才会批量上市,届时需要考虑的是是否会受到新技术升级的冲击,而这也是中国面板产业乃至中国显示产业需要认真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