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有利的一面,必然也有弊的一端。看着大家都在做,一窝蜂而上的结果,就是你可能面临新的压力。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彩电厂商和渠道商,以及研究机构和媒体共同打造的“彩电消费趋势大尺寸化”,给彩电业的部分企业带来了盈利改善,但时隔一年后,也爆料因为前期储备货源过于充分,大尺寸液晶电视库存已出现偏高的情况。
55英寸及以上供过于求
在产品主导制的市场,彩电需求的变化,很多时候取决于厂商和渠道商。而去年至今遭遇热炒的大尺寸电视,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包括主流彩电厂商海信、创维、TCL等都开始发布大尺寸彩电,而后来互联网品牌小米、微鲸以及外资三星索尼的介入,大尺寸彩电市场迅速升温。而无论是京东还是苏宁,发布的消费趋势报告也预测了大尺寸将是未来消费的主流。
在厂商共推的结果下,带来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国庆、双11、元春、五一、618等,去年至今的每一次重要节点促销,大尺寸电视都是独领风骚,其中55英寸单尺寸的市场份额接近三成,而55英寸以上尺寸段的销售量占比也超过了两成,电视大尺寸消费的风潮已经形成。
电视大尺寸化带来两个突出变化:
一是原先供需不怎么紧张的面板采购变得相对紧张,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价格涨幅也是除32英寸外,幅度也有三成左右,这让很多面板厂商参与到“大尺寸化”的宣传中来,让本来相对宽松的液晶面板供需关系变得紧张;
二是对低迷的家电业来说,卖一台大尺寸电视的利润明显要更高,所以很多厂商都宁愿卖大尺寸电视。于是中国电子商会有报告显示,在彩电整体销量下滑的上半年,单品的盈利能力却在增强。
然而,第三方权威大数据公司奥维云网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55英寸及以上尺寸液晶面板的价格普遍有了5美元的降幅。而65英寸UHD面板的价格甚至下跌了10美元。市场渐渐显示出供过于求的状况。
热炒的结果是过剩?
除了奥维云网的监测外,群智咨询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点。最新报告显示,7月份,55英寸品牌厂商库存高,备货保守供应过剩,7月份价格下降10美元,预计8月份降幅将略收窄。而在更大尺寸方面,整机供需过剩,且面板高价影响终端需求,预计7、8月份都将下降10美元。
归结一个原因,终端需求不振,导致整机厂商的库存高企。而一旦消费需求得不到改善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进入短时间的恶性循环。
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彩电厂商都是一股脑儿储备并力推大尺寸电视,这是在低迷的大环境下,厂商不得已的举措,但却是最有效的。结果显示,在厂商共推下,造就了大尺寸彩电的销量激增。然而,热销的同时也透支了市场的需求。特别是接连出现的促销,让不少消费者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购买和替换。
这种情况下,如果价格没有做出特别的让步,消费者的需求估计很难再次被激发。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55英寸及以上大尺寸液晶电视的面板的价格将继续下探,寻找整机厂商和面板厂都能接受的价格,同时也在等待整机厂商的库存水位稍微降低一点。更关键的是,液晶电视产业链企业都必须等待消费者的需求再度被激发。
在此之前,面板厂和整机厂将从疯狂状态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思考期。但从电视产品的属性来看,这个调整期时间不会太长,应该大于一个季度,但是不会长于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