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细菌、尘螨、异味、宠物皮屑、二手烟等普遍家庭都存在的室内异味和异物,能否高效去除?是否有噪音?能否远程控制室内空气质量?随着全国各地受到不同程度的重污染天气影响,空气净化器逐渐成为不少家庭的刚需产品,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但一些滥造概念、价格虚高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消费者如何科学选择、规范市场有序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市场井喷式发展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日益频发,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波空气净化器产品。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发布的分析报告称,未来我国空气净化器销量将保持30%至35%的高速增长,2017年可达1000亿元以上。
2016年3月1日,空气净化器产品的新国标正式实施。根据新标准,消费者挑选空气净化器主要应该关注4个指标:洁净空气量(CADR)、净化能效、颗粒物的累积净化量(CCM颗粒物)和噪声。
“近几年,消费者的空气净化意识得到显著提高,中国成为我们最为重视的市场之一。”瑞典空气净化器品牌布鲁雅尔的中国区总经理陈冰表示,空气净化器主要由马达、风扇、过滤网、智能监测系统组成。产品生产者要重视标准的执行,一些重要指标和参数应明确标识,让消费者选购时清楚明了。消费者要定期更换过滤网,否则净化器也可能成为室内空气污染源。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在应对空气污染的情况下,建议生产和管理部门对健康防护产品的标识、标准、质量进行规范和监管,不能误导老百姓。目前,很多净化器产品的标识不清晰,比如用静电方式净化空气,虽能达到净化效果,但同时也会产生臭氧,若臭氧超过限值,同样对人体有害。
噱头多定价乱
空气净化器市场“井喷式”发展也带来了不少隐忧。中国空气净化行业联盟主席戴自祝认为,解决室内污染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因地制宜地运用通风和净化设备,面对五花八门的空气净化器,人们往往被搞得一头雾水。
记者在部分家电市场走访时发现,空气净化器宣传海报上“去除99%PM2.5”、“去除100%甲醛”等字眼随处可见。面对商家的促销攻势,一些消费者表示出了无奈,“多数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吹嘘得有点过头了,反而让人不相信。”
“近几年,做家用电器的、做健康产品的纷纷开始卖空气净化器,有的企业甚至直接贴牌销售。”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有关专家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而价格更是参差不齐,便宜的几百元,贵的可达上万元。
国内某大型商场负责人介绍说,大部分消费者买空气净化器时,一方面只是粗略查看,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参考的依据。据悉,目前国家对空气净化器适用面积、能源效率等级等还未做出强制性规定,造成市场上产品认证不清,加大了消费者的选购难度。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表示,从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来看,室内空气PM2.5浓度在75以下时比较安全,诱发健康问题较少;家有孕妇、儿童以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敏感个体时,室内空气PM2.5浓度应尽可能降低至35以下。
智能化成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为消费者提供智能、高效且可持续利用的产品成业界共识。
高效过滤并不是衡量空气净化器质量的唯一标准,在无声、高效过滤的同时还需要保持整屋空气循环。陈冰说,应通过手机APP与空气净化器连通,通过远程控制并调节风量、模式、加湿等,实时查看室内空气质量、流通量,加强智能芯片制造的同时也要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事实上,空气净化器除了要具备实时监测、高效处理等智能化的芯片技术以外,用户对其的认知和判断也相当重要。专家表示,学者和科研人员要多做科普工作,要正确引导消费者挑选和使用空气净化器,促进市场的规范化、合理化。
陈冰认为,企业科研人员不仅要研发对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负责的产品,加强更优化、更智能的芯片研发,还要将深奥的科技知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让消费者了解,要公开信息,让用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