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产业链上游的显示企业正在向下游进军,欲从冷冰冰的屏幕延伸到鲜活的终端品牌。在4月9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上,京东方、天马、维信诺等多家面板公司在“屏”的概念之外,展示了智慧生活解决方案,其中就包含了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
以京东方为例,公司推出自有电视品牌之后,又切入医疗等方向。除了京东方,富士康收购夏普后,面板和终端两面出击的意图更加明显。眼下,越来越多拥有屏技术的企业,开始往类三星的产业模式靠拢。
攻入下游
从生产线来看,目前,京东方拥有11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其中有3条在建,分别是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以及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最新规划的这三条生产线中,一条为全球最高世代线,主打大尺寸、超高清;两条AMOLED线,瞄准新的显示技术提前布局。
在面板显示方面,不论是生产线还是产量,京东方十多年的投入已产生规模效应。当然,由于面板的周期性波动,公司在收益上存在起伏。根据财报,京东方2016年上半年利润出现下滑,其中,面板行情低迷和汇率变化是主要原因。
如今,除了面板这“一条腿”之外,京东方不断加强产业链下游的多领域的智慧物联业务。事实上,京东方在2014年就启动DSH战略转型,即由原有的显示器件事业(DisplayDeviceBusiness)向智慧系统事业(SmartSystemBusiness)和健康服务事业(HealthcareServiceBusiness)延展。
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告诉记者:“现在显示器业务占比达80%左右,未来5-10年,我们希望D、S、H三大业务各占比三分之一。”
在屏技术的基础之上,京东方推出了自主品牌Alta系列大尺寸电视,去年发布了一款面向家用、商用的产品—BOEiGallery,可以在4K屏幕中欣赏多幅艺术作品。今年iGallery有了更多的尺寸规格,张宇向记者介绍道:“未来iGallery将采用8K高清屏,目前销量每月1000台左右。”
屏幕之外,京东方此次新推出一款小巧的医疗产品,名为无创多参数检测仪(MTX),用来测量血液、血气等生理参数,同时搭配APP记录个人的大数据。产品将在5月左右上市。此外,京东方还布局了两家医院的业务,分别是北京明德医院和2016年建设的合肥京东方数字医院,其中,数字医院与美国DignityHealth展开合作。
在电视、电脑、手机、车载等屏幕外,医疗正在成为面板公司青睐的新领域。天马微电子、富士康也均在医疗上有所布局,一方面是提供高清屏幕进行远程治疗,另一方面是为个人提供身体指标的数据。以富士康为例,其已经在其员工及家庭中尝试个人健康云的建立,并且和台湾的大学进行肿瘤方面的研究。
类三星模式
从巨额投资半导体显示行业,到推动产业链一体化,中国企业和韩企、日企的差距正在逐渐减小。在液晶面板方面,国内企业去年在产量上达到巅峰,欲借新兴的OLED和量子点技术进行弯道超车。同时,拥有屏技术的企业正在逐步往下游终端扩张。
面对三星、LG这两家十分强劲的对手,众多公司以类三星的一体化模式进行拓展。最为明显的就是富士康,从收购夏普的举动就可以看到其对于自有品牌的野心。从2016年三季度开始,夏普的面板工厂营运效率得到提升,营收也逐渐恢复,在去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
李亚琴告诉记者:“富士康确实是在学习三星模式,走显示和终端一体化的道路。京东方则是多元化,D、S、H三大板块中,智慧系统事业和健康服务事业都是非面板业务,其中智慧系统是学习三星的模式,健康医疗就是多元化的业务。”
“我们走的是差异化道路,外界提起京东方的时候不光光是屏公司,而是互联网技术、服务的提供商,因此这次展示的显示屏就比较少,”张宇谈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就需要多元化发展,靠单一业务永久支撑很困难。”
不得不说,屏幕公司往下游覆盖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一就是面临其他终端品牌的竞争。以彩电品牌来说,国内早已进入存量市场,无论是夏普还是京东方自有品牌,进一步争夺市场份额颇为不易。据了解,京东方目前还是以代工为主;其二,ToC的消费者市场的渠道有别于ToB市场,自营和线上销售仍在探索阶段;其三,屏幕公司制造的终端产品还要受到市场的检验,产品必须做到差异化。
张宇表示:“屏就是一个端口,我们一方面是提供屏幕技术,另一方面是提供基于屏幕的服务和面向消费者的产品。未来有可能H(健康服务事业)会占到所有业务50%的份额,这也是我们产业链上重点拓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