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6日,在牛电科技的北京办公室,公司COO(首席运营官)李彦在电脑中调出了一份原料采购价格清单。在这份清单中,详细罗列了共计363个零部件的规格、名称和月度采购价格等信息。363个零部件
2017年2月16日,在牛电科技的北京办公室,公司COO(首席运营官)李彦在电脑中调出了一份原料采购价格清单。
在这份清单中,详细罗列了共计363个零部件的规格、名称和月度采购价格等信息。363个零部件,由200家以上的部件供应商供应,最终通过小牛电动车的常州工厂组装加工成为一辆电动车。
“和去年相比,超过一半以上的部件供应商提高了协议价格,而小牛的最终售价涨价幅度,是根据所有组装件、按照它们在原料总成本的占比,最终加权而来。”李彦告诉经济观察报。
半个月前,包括李彦在内的牛电科技管理层做出了一个“不得不”出台的一个决定:自2017年1月28日起,将旗下每款电动车的价格平均上调16%左右,尽管,对一家依然还处于市场开拓期的初创公司来说,价格的上涨并不是明智之举,它在多数情况下会紧接着带来消费端的阵痛反应。
这种阵痛反应正在悄然传递,并很快将会被终端消费者感受到。本报从多方采访获悉,从2017年3月中旬开始,以家电为代表的国内消费品领域或许将要开启新一轮集体涨价潮。根据经济观察报了解的情况,国内主流厂商的产品平均涨价幅度将在10%到30%不等,这其中也包括外资品牌。除了家电,涨价还涉及到交通工具、建材、汽车用品等多个消费品领域。
事实上,从2016年四季度开始,涨价已经在家电和交通工具这样的行业出现。现在,来自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开始以更大的范围向下游制造业传导。
对于中国实体经济而言,这是目前还难以评估的信号: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引发了下游制造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涨价已经成为一个疏导压力的集体选择;但同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意味着矿产、化工、金属铸造的产业进一步企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1月,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已经连续上涨5个月,在今年1月,PPI还创下近5年最大的涨幅。
原材料价格大涨,不仅让创业公司小牛电动车面临困难选择,也将进一步考验更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
小牛的理由
在牛电科技今年1月中旬发布的涨价公告中,公司罗列了其中几种部件的具体涨价情况和原因:钢管价格上涨83%,导致车架制造成本提升25%,铜价上涨40%,使得电机和线缆的采购价格上涨12%,原油价格上涨30%,导致塑件成本上涨15%以上;除此之外,海绵原料聚醚多元醇每吨上涨4000元,使得坐垫的制造成本上涨11%;天然橡胶由1万元/吨上涨到1.7万元/吨,导致轮胎成本提高23%;木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整车的材料和零部件采购成本上涨16.3%。
“事实上,小到电动车内部的一根电线和一个电芯,大到外部的车架和轮胎,每一项的成本几乎都在涨,直接材料涉及的品种太多,我们也很难向消费者一一作出说明。”李彦说。
对于一家创立不到三年的公司,和上百家供应商的价格谈判是一个充满了博弈的过程。“尽管小牛品牌很新,但基于与一众传统厂商的产品区割,我们在行业内已经形成了较好的知名度,也因此,和供应商的合作具备了一定的谈判能力。”李彦告诉经济观察报。
不过,尽管如此,在两百多家大小、技术能力不一的供应商中,依然不乏比这家整车厂商更加强势的存在,这种情况下,小牛需要承担更多来自原材料涨价上升的成本。
因为一直锁定中高端市场,小牛电动车的电芯、电机部件采用的是外资品牌松下和博世。其中,电芯产品从日本进口,电机则来自博世位于浙江宁波的工厂。2016年,因铜价上涨幅度超过40%,小牛与博世的协议价最终整体上调了12%,而除了原材料的上涨之外,汇率的变动因素,也使得进口电芯的价格出现上涨。
“电芯的采购价格协议上,小牛和松下的筹码近乎势均力敌,尽管对方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外资品牌。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国产的电动车几乎没有采用进口电芯的厂商。不过,基于成本涨幅不小,小牛与松下电芯的协议价格最终也进行了一定的上调。”李彦告诉经济观察报。
李彦认为,小牛电动车在供应链管理上已经做得相对出色。两年前,这家公司从华为挖掘了如今的采购团队负责人,后者具有长期、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每年,小牛会与部件供应商进行谈判,达成年度采购框架协议,但是执行价格依然会根据原材料的成本变化进行实时的调整。”李彦说。
2016年,原材料成本逐月的上升,让这家创业公司开始进一步思考对策。李彦透露,目前除却采购成本,小牛电动车在尽最大的可能,争取人工效率的提升,并计划在2017年将产品直通率再提升10%。不过,李彦也表示,在整体的制造成本中,人工成本和制造成本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人工成本每年的涨幅在8%左右,人工成本和制造成本则占总成本的4%左右。”
李彦介绍,在毛利较高的行业,例如奢侈品行业、手机行业等,原材料成本在制造成本中的占比很小,这种类型的行业,即便原材料涨价,对其影响也相对小得多。但电动车这样的行业有所不同,它属于毛利相对低的制造行业,即便是小牛这样主打中高端的品牌,毛利也不会很高。
事实上,小牛电动车不是涨价的孤例,涨价的时间也不是最早。自去年下半年以后,一些传统电动车品牌已经开始出现涨价。
涨价背后
现在,涨价潮开始在更大面积上覆盖国内的制造业。
2月15日,在位于北京西三环的某大型实体家电卖场,多家知名家电品牌的销售人员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品牌厂商已经下达通知,将在3月中旬左右进行调价,产品平均上涨幅度在10%到30%不等,这其中也包括外资品牌。“家电的这轮上涨不是个别厂商的行为,而是整个行业范围内的涨价。”数家经销商均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其中有些商家已经对在售的若干产品型号进行了涨价。
京东商城家电部门负责人则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家电领域的液晶电视已经出现商家的价格上浮,反映在售价上,很多的是在低端机价格上浮,中高端机价格上涨较缓。价格上浮的原因,则是液晶屏成本的上升。
眼下正在酝酿的这波家电涨价背后,是更早之前的一波工业品原材料价格的大涨。就在2016年下半年,当小牛电动车开始对维系现有价格感到明显吃力的时候,国内大多数工业原材料价格进入了狂飙猛进的上涨通道。
对于一辆电动车或者一台普通家电而言,几乎都离不开钢材、铝材、塑料、化纤等终端化工产品,也就是说,每一台电动车或家电的材料无外乎金属产品和塑料产品两种。
作为塑料产品的原材料—原油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由其裂解的成品油为交通工具提供动能,沥青为基础建设的基本原材料,原油炼化出来的烯烃类产品几乎是从衣服、到水管再到塑料等所有日常用品的材料。
2016年全年,原油价格伴随着其他大宗商品一道,走出了一条在震荡中不断上行的曲线:1月份原油价格约为每桶30美元,到了9月即升至每桶49美元,最终在12月以54美元收尾。当年,国内石油化工行业也迎来久违的丰收,特别是进入第3季度后,回升明显加快。
对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来说,这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一年,此前,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结束了连续五年的价格同比下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回忆说,在2016年初,这一行业在研究和预测全年任务目标时,曾经非常慎重,因为2015年全行业主营收入、利润、进出口总额三大指标全部是下滑。不过,到了年中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时,便根据彼时的市场与产品价格走势,上调了全年的目标:将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定为1.0%,利润同比下降3.0%;其中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增长5.0%,利润增长9.0%。
到2016年年底,石化行业的成绩单最终再次超过了协会的预期: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3.28万亿、同比增长1.7%,扭转了连续20个月的负增长历史,利润总额6444亿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化工行业主营收入9.21万亿、同比增长5.3%,利润总额5073亿元,同比增长11.7%。
化工产品价格的猛烈上涨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11月份增增速进一步加快。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市场部副主任祝昉看来,这是一个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原油价格从2月开始在震荡中上升,从年初30美元左右,最终到了年底的55美元左右,石油的上涨对下游石化形成了传导;市场的需求也是一个因素,消费是增长的;在行业政策上,去产能也是一个因素,过去一年去产能效果好于预期。”
祝昉同时向经济观察报强调,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去年四季度煤炭价格的暴涨,带来了整个能源行业一系列产品的价格上涨,使得不少企业的用能成本压力也较高。
这样的上涨行情,对于石化企业而言,几乎是一个“意外之喜”,但对于依赖石化产品做原材料的小牛电动车或者几乎所有的家电企业而言,这样的上涨行情,则变成了一种煎熬。
考验小牛电动车这样的终端企业而言,原油价格上涨的压力还远不是全部。生意社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2月份至今,在几个最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板块中,原油价格同比上涨了80%,螺纹钢价格同比上涨接近100%,铜价同比上涨了40%,铝价同比上涨了30%,天然橡胶价格同比上涨了接近100%。
涨价潮来袭
牛电科技COO李彦告诉经济观察报,小牛计划在2017年上半年发布一个新的产品系列。他们的设想是,在性能和技术有所创新的前提下,价格不能超过已经上市的最高款。“已经涨了一轮的价格,如果新款价格制定地过高,消费者无法接受,但如果未来因成本问题进行第二次价格上调,消费者同样无法接受。”李彦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因此,在价格策略上,公司一再斟酌。
李彦告诉经济观察报,因为在价格协议的基础上,每个月的执行价格依然会根据市场的真实情况做调整。他担心,牛电小心翼翼制定出的价格,跟不上原材料的上涨步伐。
一些经济学家和机构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解释小牛电动车成本压力的来源,以及这种上涨对实体经济的意味。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用“行业景气轮动”的理论,来解释本轮工业原材料的集体上涨。在任泽平看来,中国可分辨出三大类特征突出的周期性产业群,即以汽车、住房等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升级驱动的可选消费品产业群,以钢铁、有色、机械、建材为代表的中游制造业产业群,以电力、石油石化和煤炭等为代表的能源产业群。具有较强拉动效应的先导性行业的发展,将带动中游投资品、制造业的发展,并对上游能源原材料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拉动作用。
任泽平认为,2015-2016年在下游地产汽车先导行业复苏的率领下,周期复辟,2016年商品暴动。近期最大的亮点是中游行业景气度大幅上升,挖掘机重卡销售火爆,水泥钢铁供给出清需求旺盛。行业景气正从下游向中游传导,未来一段时间正是“中游崛起”的黄金时期。
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这一观点。不仅大宗商品整体出现了暴涨行情,机械行业的复苏也超出了预期。据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主要挖机企业12月合计销售挖机6910台,同比增长75.0%,较11月增速有所上升(11月同比增速为72.6%)。1-12月累计销量为70320台,同比增长24.8%,挖机销量增速自2013年以来首次转正。
方正证券机械分析团队近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则称,2017年国内挖掘机销量预计增长率达到17.53%左右:“至少1-7月工程机械增长无忧,重型机械、油气装备与服务、煤机全年增长无忧。”
世界银行在今年一月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前景》中对于大宗商品同样呈乐观态度,并预测2017年能源类和非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将分別上涨26%和3%。花旗银行在近日发布的分析报告称,预计美国和国经济增速將加快,并将提振全球经济表现,届时全球原材料需求也将继续增长。
不过,对于小牛电动车这样的生产制造企业而言,它们或许无暇从更为宏观的视野来看待大宗原材料涨价的事实,对于它们而言,即便是微小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也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
机会还是风险?
按照经济学家和一些行业协会的分析,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概率依然不小。
2017年2月16日,按照惯例,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召开一年一度的新闻发布会,再一次对行业在新一年的行情做出预判:2017年国际原油市场或将出现供需拐点,油价大概率将继续回升,预计全年布伦特油价将在50~65美元/桶间运行,均价将在55美元/桶左右。
该协会表示,近期35家国际机构预测2017年布伦特均价57美元/桶,与他们的判断基本一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则认为,未来一年,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多,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国际油价、产业政策的变化,都将对行业经济运行带来深刻影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市场部副主任祝昉则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眼下的价格已经是处于相对高位。但接下来,不排除突发事件带来的价格激烈增长,尤其是安全和环保有可能会成为促发因素。
即便对于相较去年的价格涨幅已经接近100%的钢材板块,行业人士也多持相对乐观的预判。永安期货营销总监兼期货投资分析师张学诗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眼下的高位行情依然在大概率上具有可持续性,原因在于,下游需求依然存在,钢材供给侧今年才真正大动干戈,去年淘汰的多为闲置的产能。“当然,这其中也有变数,最大的变数是货币政策的转向。如果进入加息周期,可能会提前停止大宗商品的上行。”张学诗认为。
而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会给小牛电动车和家电行业在2017年带来更大的挑战。刚过春节,适逢淡季。在位于常州武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牛电动车制造工厂,每天需要通过卡车运出的电动车数量在300辆左右。尽管和一些传统电动车企业相比,这一数字还远远称不上大,但对于这家新兴的互联网造车企业来说,出货压力已经悬在了头顶。按照生产计划,2017这家公司的出货量大约会达到30万辆左右。
小牛电动车依然见证并切身经历了制造业原材料的上涨之路:从2017年1月1日到2月17日,钢铁、铜、铝、橡胶价格分别上涨超过14%、8%、11%、18%,继2016年的整体暴动之后,2017年一季度大宗商品的上涨势头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比年前表现地更加猛烈。
价格信号的不断传递,让下游制造企业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不少企业从最开始的成本忧虑,变成了更为现实的产品涨价。家电对于即将开始的新一轮涨价似乎期待已久。
2月15日,在北京的一家家电门店中,一款1.7米高的三门冰箱产品标价为1399元。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优惠之后这款冰箱的实际售出价仅有1150元。该销售人员表示,在过去10年的时间内,冰箱的价格水平一直没有什么明显的上涨。如今,在人工、物流、渠道成本全部增长之后,原材料又出现全线飙涨,品牌能力相对较弱的厂商,盈利能力已经很微弱。
发端于大宗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会成为引发中国多年未见的制造业涨价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