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彩电市场的双轨制竞争,已经愈发明显,而且双方之间的较量,可以说是剑拔弩张:
原有彩电阵营的海信、创维、TCL们企业,主导的是硬件制胜,画质为先,倡导的是内容免费,硬件盈利;新进互联网阵营的乐视、小米、暴风们,主导的是内容制胜、便宜为先,倡导的是硬件免费、内容收费。
原本只是两条道路上各自奔跑的企业,如今却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争用户、抢蛋糕、抢未来。由此,这也让今年彩电市场竞争在一场场的障眼法与动真格较量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障眼法
刚刚过去的半年里,对于中国彩电产业来说,最热闹的当属"硬件免费派"与"内容免费派"的较量。这两派的背后,恰恰是原有的彩电巨头与新兴的互联网挑战者之间的抢位战。
其实无论是硬件的免费,还是内容的免费,都不是彩电市场竞争的焦点和中心。只是两派企业试图主导市场竞争、引领消费需求而抛出的商业"障眼法"。真正较量的,还是企业背后的底气、实力、胆识与远见。
无论是乐视、暴风挑起的"硬件免费"或者"硬件低成于成本定价",还是创维、海信宣称的"内容免费"或者"大部分内容免费"。拼的都是未来,抢的都是先机,可以说只能分土必争,才能不被用户所遗忘。
乐视们当前敢于推动低于成本价定价,甚至是硬件免费,底气在于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为丰富海量的内容来买单付费。而且,超出用户想象的内容一定会越来越受青睐。
而海信、创维们所坚持的内容免费,则坚信画质才是电视机的根本,才是用户获取海量内容的前提与关键。没有硬件的价值尊重,就不可能有内容的平台释放。
由此来看,硬件免费还是内容免费,表面上是是归属不同阵营的企业们对于彩电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方向之争。实际上,却是彩电产业站在时代变革十字路口上的再出发。未来,两者之间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包容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对于消费者来说,电视机的硬件与内容,不是简单的鸡与蛋关系,而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两者汶兼得而不是分立。否则,这就不符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用户利益最大化的问题。
动真格
对于已经从红海步入血海大战的彩电市场来说,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从来都不是那一场场看似热闹的舆论战、口水战,而是在一线终端市场上面对商家和用户展开"真刀真枪"的抢夺。
可以说,决定彩电企业生死的从来都不是对手和同行,而是用户和合作伙伴。用户自然不用说,越来越多年轻用户的需求是多元化、个性化的,有喜欢便宜的,也有喜欢高品质的,还有追求高画质的,既多变又善变,很难一概而论。在这方面,似乎互联网企业更占优势。
合作伙伴,指线上的京东天猫,线下的苏宁、国美这些直接面向用户的这些零售商。他们主推谁,谁家的销售自然就会上去。所以,近年来无论是小米、乐视,暴风,还是海信、创维,都不敢轻易放松对渠道的警惕。,
今年以来,乐视在山东、四川两地强势推动从线上向线下的渠道扩张试点;暴风更是借助其操盘手的创维背景,最近不断在线下市场挖创维彩电经销商的"墙脚"。虽然小米以粉丝营销著称,以小米商城强大出货能力著称,但渠道一条腿走路让小米电视这两年上量冲规模走的太慢。
当互联网企业纷纷从线上走到线下之际,彩电企业也没有坐等对手杀上大门来。也采取了从线下到线上的布局。除了推动渠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布局,还推出了包括VIDAA、酷开等互联网电视新品牌,希望可以形成抗衡局面。
所以真正要想完成对市场蛋糕的抢夺,对同行和对手份额的抢夺,关键靠的还是面向商家和用户的产品、促销和终端推广的引爆能力。当前创维、海信、TCL们在终端市场上,面向用户展开的是"买电视第二件半价"直接促销,以及"买电视送空调"跨界联手。
最终还是希望通过价格手段,来吸引用户的抢夺。而乐视,暴风们,则颇为简单粗暴,就是硬生生的低于硬件成本定位,一句话:互联网电视就是便宜。
生死劫
无论是硬件派,还是内容派,其实面对当前彩电市场环境,对于所有彩电行业从业者来说,都面临一个恒久未变的目标:第一是规模、第二是销售规模、第三是用户规模。对于当前的彩电市场来说,光有电视的出货量规模,而没有激活用户规模,也是危险的。
虽然彩电产业的技术更新换代加速,产业竞争程度加剧,但是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最大的生死线还在于年出货量。如果说,过去几年互联网企业生死线是100万台,传统企业生死线就是500万台。那么,现在互联网企业生死线就被推高至300万台,而传统企业生死线则被推高到达1000万台。
所以下半年彩电市场的竞争格局,仍然是新旧两派阵营的较量,但是博弈的重心仍然是出货量和用户激活量的规模化扩张。主要的竞争手段,将会从硬件免费和内容免费全面转向产品价格谁更低的"硬碰硬"博弈之中。
与此同时彩电市场竞争的主角将会越来越集中,也就是3-5个品牌之间的较量与博弈,其中传统彩电阵营3个、互联网阵营2个。这也意味着,传统阵营的品牌,以及互联网阵营的品牌,随之将迎来一轮出局或者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