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中国家电:从“一直在模仿”到“后来居上”

美的集团、格力电器、青岛海尔三大国内家电巨头不久前相继公布了各自2015年的成绩单。受市场持续低迷影响,3家营收出现近3年来首次集体下滑。分析人士指出,家电行业的低迷促使三大家电企业加快转型。从当前的表现看,虽然3家企业都在转型,但它们选择的道路并不相同:格力仍坚持制造,海尔在互联网方面发力,而美的则学习两家之长,兼而有之。

不管怎样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前方的路都不好走。用一位评论者的话说,“一轮方向性迷失的阵痛,正在考验着所有的家电企业”。背后的动因是,过去30多年以来中国企业习惯于跟在别人后面,如今需要自己探路,则既有陌生不习惯的顾虑,也有迷茫没信心的担忧。

一直在模仿,没学会超越。这就是中国家电的历史。的确,在过去,中国家电市场群雄逐鹿,拼争中占据主导位置的是日本和欧美的企业,而中国本土企业则跟在它们后面亦步亦趋。虽然有吃尘之苦,但也不用花太多心思搞创新、探路子、冒风险,只要跟紧了,把现成的技术学过来,基本上不愁吃喝。有媒体如是举例:最典型的是,十几年前中国彩电企业从日本引进了液晶电视生产线,随后液晶电视的创新也基本是照搬日本企业,白电产品如洗衣机、冰箱的大容量、精细化功能等,也都是从日本企业处模仿来的。与学习欧美企业不同的是,中国企业还将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奉为教科书。甚至在21世纪初,中国兴起学习日本风潮,国内很多家电企业都组团去日本参观学习。当前国内大部分家电企业的生产线管理模式、精益化管理模式等都是从日本学习而来。因此,中国家电企业30多年的发展和成长之路,可以称为追赶、模仿外资企业之路。

然而,这世界变化快,中国企业一番紧追慢赶之后,如今差不多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老师前辈。当然,这个“超过”的结果,也有老师们自甘堕落、不求上进的原因。比如有学者分析认为,日企相比于欧美企业在本土化方面进程要缓慢得多,这是掣肘其发展乃至导致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事实上,没做好本土化工作,正在于日企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存在偏差。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市场局面是,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家电企业开始居上了。而这个“上”的直观表现就是收购那些老对手(已难称“老师”了)——海尔相继接手新西兰斐派克、美国GE家电,美的成为东芝家电业务大股东,并在洽购德国库卡股权。而海信收购夏普北美洲电视业务、富士康则成为日本夏普新的大股东;创维则收购知名度并不高的德国电视机企业美兹。

问题是,上来之后怎么办。田径长跑比赛讲究跟跑战术,因为跟跑相对而言比较轻松,而跟跑不是目的,最终要战胜对手实现领跑。但怎样实现领跑并保持领先优势直到最后的胜利,却是对选手真正实力的考验。现在的中国家电企业正面临这样的考验。前面数据提到三大国内家电企业出现营收下滑,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它们刚开始领跑时出现的体力不支的情况。体力不支,其实是蓄积力量不足的表现。

蓄力不足,就要补充能量。能量来自何处?不管是格力“从单纯的家电制造企业向新能源行业及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产业拓宽”,实现多元化稳健发展的思路,还是海尔坚持互联网方向,走轻资产路线,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型,抑或是美的实施智慧家居、智能制造“双智”战略及推行产品创新、效率驱动和国际化战略转型,几家都认准了创新这个能量源。而事实上,这个方向是对的,创新的确是通往无尽能量之源的大门。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就是创新能坚持多久?要知道,市场竞争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jiadian/527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