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中国家电为何难以出现第二个海尔美的?

为什么最近10年,特别是互联网浪潮持续冲击的六七年,内部的中国家电制造业,以及外部的互联网业,也没有出现过一家可以与海尔美的格力等传统巨头正面抗衡、挑战的新对手?

不知道家电人有没有注意到,在最近20年以来的中国家电制造业,特别是互联网浪潮冲击最猛烈的六七年时间里,都没有出现过一家足以与海尔美的格力正面较量和竞争的新对手。

虽然最近几年来,在中国家电市场上,不断出现"新拐点"、"变天了"、"弯道超车"等论调,显然这只是停留于理论上的口水仗,并没有落到实际市场操作中。

家电巨头们,都不再年轻!

实际上,在中国家电制造产业最近10年,或者更长时间里面,没有诞生新的家电品牌,更没有新的领军企业。

如今在主导中国家电产业的企业阵营,无论是海尔、美的、格力,还是TCL、长虹、海信们,大多都已不再年轻,至少都在中国家电产业拥有30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家电巨头们都已"人到中年"不再年轻。最近10多年以来,一直不乏行业新军要挑战上述老牌家电巨头的领导地位,实际结果却是:行业拐点频频现,巨头地位难撼动。

这是多么有趣的一个现象。对于还没有"年过半百"的中国家电产业而言,领军企业群体们却早早的进入中年。带来的结果则是,家电行业转型变革的进程将被一定滞后。

家电渠道,十年一大变!

在很多家电人并不在意的零售渠道上,却在短短30多年时间里经历三次大的变革迭代。即从过去的大代理商、大连锁到大电商的迭代,每次变革周期都不超过十年。

从最初盛极一时的国代、省代到市代的代理商层层分销渠道布局,到后来的国美、苏宁等全国性大连锁,以及江苏五星、武汉工贸等地方性大连锁和卖场快速崛起,试图推动城市渠道的扁平化。如今,则是阿里天猫、京东等全国性电商巨头的崛起,则在城乡二元化背景下推动渠道的全面扁平化和垂直化。

一次又一次,引领家电零售渠道发展的主角,在市场上呈现出越来越快的更迭速度。从国美、苏宁稳居家电零售主导者,领先优势也不过五六年,很快就迎来了阿里天猫和京东等电商挑战者的冲南。

虽然当前在家电零售市场上,阿里京东对苏宁国美的市场争夺,还处在激烈的胶着状态,但是结局很快就会揭晓,电商的主导已是大势所趋。接下来对于京东、阿里而言,又将会在家电零售领域面临新的挑战者诞生。

未来电商的挑战者已经隐现,正是过去两年海尔CEO张瑞敏一直在强调的"产消合一"新模式下,那就是要消灭中间流通商,消费者也是生产制造者,开始直接主动企业的研发生产制造。

家电新巨头,为何难见踪迹?

为什么家电制造领域,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有出现新的大品牌。而在家电零售领域,短短几年时间就会出现新的巨头挑战者。同属家电产业上下游的两大领域,离的这么近,差别却这么大呢?

最直接的原因则是家电制造商和家电零售商背后的资本力量不同。在京东、阿里背后,正是大量来自互联网行业的VC即风投资本力量。看中存在于家电零售行业未来的商业机会和想象空调,从而能允许这些电商在进入家电零售领域多年后,还可以"以亏损的手段抢市场、抢地盘、抢蛋糕"。

资本看中家电零售体系,而不是家电制造体系的原因在于:一是家电零售产业的链条相对较短,并呈现高效标准化趋势,上接厂家下连用户;二是直接与家庭和用户交互,可以快速打破边界进入家庭;

三是零售平台的规模化效应明显,家电的单品售价高容易形成大规模营收;四是市场零售份额趋于集中,在经历国美、苏宁的渠道洗牌集中化后,电商再度加速渠道集中化,并掌握与上游厂家谈判,甚至是反向定制、定价的主动能力。

与此对应,家电制造产业之所以长期没有风投资本推动下新军跨界搅局,关键原因在于:一是产业链条太长,不只是简单的制造和销售,还涉及上游的采购、技术创新,以及下游的分销、服务,用户交流等等;二是这个领域的投入产出周期过长,从项目规划到资金投入开始,到真正赚钱并找到可持续发展模式,往往需要三五年,大量投资机最终被时间淘汰;

三是家电品牌竞争格局已经相对成熟,无论是欧美日韩等国家,还是东南亚等国家,消费者真正认可认知的家电品牌数量是比较有限的,往往就是3个或者5个,新品牌机会太少。

当前对于家电等传统制造产业来说,正面临一轮从最上游的技术创新全球化体系打造,制造领域的智能化升级,到分销领域的电商化转型,以及用户交互层面的零距离互动等一系列变革。从这个角度来看,资本一旦投入就必须要建立打持久战的准备,这显然不符合风投的规则。

所以,家电制造业未来变革,还要靠自己!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jiadian/519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