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国电子整机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彩电、手机、计算机、空调、冰箱等主要电子产品的出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不过部分关键芯片、核心器件尚需要进口。
近期一些自媒体以缺乏核心关键技术为由头,试图全盘否定我国电子整机行业取得的成绩和发展模式。为了还原我国电子整机行业的真实现状,《中国电子报》特以彩电、手机、空调三个行业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为切入点,剖析我国电子整机行业真实的发展脉络,回应业界关切。
上个世纪,索尼的利润超过中国所有彩电企业的利润总和,这深深刺痛了中国彩电企业。而现在,从全球来看,彩电净利润率最高的企业在中国,能达到5%~7%,高于日韩企业3个百分点左右。专家认为,这说明中国彩电企业拥有较强的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更彰显了它们在全球彩电生态链中拥有强大的话语权。
重塑生态链,智能时代实现弯道超车
“如今我国智能电视、4K电视在全球渗透率是最高的,彩电平均尺寸是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有能力开发出市场最需要的电视产品,这让我国在智能化时代已经实现赶超。究竟什么是核心技术?我认为可以开发出用户最需要的应用,实现与市场接轨的功能,就是我国彩电业具备核心技术的体现。”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白为民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中国彩电业产销规模不断扩大。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生产彩色电视机1.4亿台,同比增长达2.5%,其中智能电视8383.5万台,占比达到57.9%。与10年前相比,现在我国生产的彩色电视机已实现翻番增长,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生产彩色电视机8283.2万台,规模仅相当于现在智能电视的总量。
中国彩电品牌之所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智能化战略密不可分。近5年,我国彩电企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重塑彩电生态链,使整个彩电产业进入更深层次变革创新阶段,对于渗透率超过75%的智能电视而言,已经成为彩电市场的绝对主流产品。也正是因为实施互联网战略,使中国彩电企业快人一步,超过日本品牌,与韩国企业相抗衡。
如果说十年前,索尼、三星等外资品牌是利润率最高的彩电企业,那么在智能化时代的今天,这种趋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IHSDisplaysearch研究总监张兵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从全球来看,现在彩电企业净利率最高的是海信,主要原因是海信市场策略做得比较好,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较强,使其净利率能够达到7%左右。其次是创维,净利率能够达到5%~6%。比较而言,三星尽管全球规模最大,但净利率却只有2%~3%。
在智能化时代,彩电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硬件赢利模式不复存在。“彩电厂商现在做硬件是很少的一部分了,主要做大量的互联网应用,与几年前相比,彩电厂商做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电视运营方面,中国彩电厂商是走在全球前列的,不仅超过了日本,韩国也不如中国厂商做的早。”TCL工业研究院副院长、TCL集团技术中心主任马松林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正是这样的原因,使中国彩电厂商在互联网时代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
液晶屏率先突破,后发优势明显
对于彩电而言,液晶显示屏的成本一般要占到整机价格的70%,剖析彩电业的核心竞争力,液晶面板的自主供应能力不可忽视。但长期以来,在显示产业领域,韩国、日本、我国台湾三足鼎立,几乎垄断了液晶显示产业所有的核心技术和绝大部分的出货量,将产业话语权牢牢控制。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稳定的液晶屏供应,我国彩电整机产业长期忍受“缺屏之痛”,被海外巨头死死扼住“屏颈”。
2005年,京东方自主建设的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投产,结束了我国“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随后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等面板企业快速崛起,截止到2015年,我国已有8条8.5代线投入生产,并且京东方还投资建设了全球最高的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让我国成为全球拥有最多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地区。从初见规模到高世代线遍地开花,从量产爬坡到良品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陷入亏损到全面赢利,从核心专利匮乏到关键技术屡获突破,10年间我国液晶面板产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清华大学教授张百哲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在2018年~2019年中国大陆TFT-LCD产能规模将有望赶超韩国,成为全球第一,京东方也将冲到全球前两位。以京东方为例,其有4条以上8.5代线,如果每条线集中生产2~3个品类,京东方就可以大规模生产近十几个品种的电视用面板,那么将使京东方具有引领全球电视产业产品发展方向的能力。
从全球来看,日本企业逐渐退出液晶面板生产,三星和LG在液晶屏供应上仍然具有竞争力。在张百哲看来,我国近几年建设的生产线采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都更先进,以前投资的8.5代线玻璃基板厚度都是0.6mm,新生产线玻璃基板厚度已经降低到0.4mm,非常适合做弯曲屏,我国后发优势很明显。
在液晶面板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彩电终端企业也改变了每年投资巨额采购面板的尴尬困境。根据群智咨询提供的数据,2011年我国液晶面板自给率为6.9%,2012年为19.9%,2013年为29.7%,2014年为36.7%,2015年为45.6%,2016年预计将达到53.8%。
在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看来,其实这个增长速度并不是特别快,华星光电生产的液晶面板中有40%外销,京东方有50%是外销的,今年突破大尺寸和UHD面板后,我国面板自主供应水平预计将超过53.8%。
可以说,在彩电核心器件上,液晶面板率先取得突破,其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值得借鉴。
基础器件处弱势,“中国芯”夺话语权
除了液晶面板外,芯片、模组、操作系统、处理器等都是组成液晶电视的重要核心器件。在白为民看来,尽管这些年我国彩电业在应用层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以解剖彩电的各个部件来看,我国基础的、核心器件自主供应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尤其是芯片、上游材料等基础器件仍处于弱势地位。
从电视芯片供应情况来看,我国智能电视市场核心芯片90%以上市场被晨星(Mstar)、联发科(MTK)等企业高度垄断。除了三星拥有产业链优势外,对于大部分彩电企业来说,芯片主要还是依靠购买,自己做的很少,索尼等外资品牌也是如此。白为民表示,现在国家抓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建设大基金,就是为了促进芯片产业发展。
在芯片领域,我国海思开发的电视芯片、集创北方开发的驱动芯片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继2014年下半年创维基于海思Hi3751V800芯片的高端智能电视GLED系列产品量产出货后,2015年上半年,基于海思SoC芯片的智能电视产品阵营进一步扩大,品牌覆盖康佳、海信、TCL、长虹、海尔、夏普等,并且均于2015年内面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4K超高清电视市场占有率日益提高的今天,海思也开始加大在UHD电视芯片上的布局,海思超高清4K智能电视SoC芯片Hi3751也扩展成覆盖高中低端产品阵列的多个系列,且每个系列均有部分关键技术指标领先行业水平。《中国电子报》根据整机出货情况推算,到2015年年底前,海思智能电视SoC出货已超过400万片。
除了海思外,过去几年,TCL已经投资了从事触控芯片的昆泰科技,2013年TCL又投资了晶晨半导体,目前TCL模块电视采用的芯片就来自晶晨。马松林表示,在电视芯片方面,TCL已经在布局了,将来是否能够国产化应用,还要看市场驱动。
在芯片这个薄弱的环节,我国已经开始起步,并打破了晨星和联发科的垄断格局,增加了整机企业的话语权。从长期看,智能电视芯片国产化会带动芯片价格下降,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采用自主知识产权芯片,有助于品牌企业实现功能差异化,也有利于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迈向全球化,两品牌跻身第一阵营
从全球来看,在产业链上下游加快布局的中国彩电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IHS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2015年位列全球前五位的彩电厂商分别是三星、LG、海信、TCL和索尼。这是继TCL率先冲击全球前列后,中国彩电业首次凭单一品牌跻身全球前三。这标志着中国彩电企业进入全球第一阵营,真正开启了提升自主品牌的国际化之路。张兵分析说,全球前五位彩电厂商中有两名是中国品牌,主要原因是TCL和海信在全球自有品牌做的比较好,而且在国内市场份额也是持续提升。
近年来,彩电技术不断升级,我国彩电企业把握住彩电技术趋势,在超高清、HDR、量子点、超薄、曲面,甚至OLED电视领域提前布局。2016年,从技术来看,海信的ULED电视、创维的OLED有机电视以及TCL的量子点电视,都是以画质提升作为卖点,这与未来彩电回归画质的趋势相符。
然而,张兵也表示,相对于三星全球5000万台的自有品牌规模,TCL全球自有品牌只有1200万台,我国彩电品牌要想在全球排名超过韩系三星和LG,短期内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从全球彩电格局来看,日本消费电子企业日渐式微,10年间,除了索尼还在坚守彩电业务,日本夏普、东芝、松下都逐渐淡出。而三星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使其以规模制胜。
对于中国彩电品牌来说,在我国彩电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彩电企业进行全球布局已是大势所趋。继2014年TCL收购三洋墨西哥彩电业务以及创维接盘厦华彩电南非公司后,2015年中国彩电企业继续加大海外布局,出现了创维收购德国老牌彩电品牌美兹(Metz)电视机业务,海信收购夏普电视墨西哥工厂及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巴西除外)和所有渠道资源等举措,而这些都是国际的知名彩电品牌。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彩电业的国际化发展将不断加速和提质,并朝着全球彩电巨头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