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日本家电企业是被中国打败的?

一叶落而知深秋。在东芝白色家电业务被美的集团收购、鸿海集团买了夏普66%的股权等并购案出现后,关于日本企业"不行了"的讨论就甚嚣尘上。当我们听到这些消息时,心中的骄傲感肯定爆棚,但是热血澎湃之后,却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日本家电企业真的是被中国对手击败的吗?

在一个信奉"强者文化"的国度,突然集体性的陆续退出传统的家电消费市场竞争。那些令中国企业曾经羡慕、学习和追逐的日本家电行业的"一代枭雄"们,没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松下、夏普、日立、东芝这些曾经的家电巨头,为何要纷纷主动退出呢?

其实针对这一现象,要从内外两个方面、中日两个市场寻找答案:

首先,从外部看主要有两大原因:家电行业的竞争优势逐渐向中国转移、频繁的价格战让家电市场无利可图。近几年,中国家电企业借助本国的便宜原材料、成本、政策激励等优势,开始持续崛起。再加上海尔、美的、海信等领先企业开始加大产品质量和工艺提升的投入力度,这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家电制造和消费市场,拥有了绝对竞争优势。由此,日本家电企业原本掌握的质量领先和产品领先的两大法宝开始失效。

另外,从10年前开始,中国家电企业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开始打"价格战",一轮轮的价格战过后,家电制造环节的利润几乎被稀释为零,家电业的利润比纸薄绝对不是夸张的说法。因此,家电业务对日本企业而言,也从一个"鸡肋"变为被彻底剔除的"坏肉"。说白了就是因为家电消费业务不赚钱了,所以日本企业才不干了,正如当年IBM退出PC业务一样的道理。

看看,过去十年海尔为什么要全面拥抱互联网,甚至还要做一家互联网企业?其实也是看到了家电消费市场的利润越来越低,很难持续地支撑和推动大企业可以更有力的运行下去。可以看到,以海尔、美的为代表的中国家电巨头,也在快速寻找和构建企业的第二跑道,即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内部看,三大因素让日本企业放弃家电业务。首先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体制过于程序化,应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速度较慢。由于受东方儒家文化的营销影响,日本企业的管理体制属于科层制,员工完全服从上级领导,升职全凭年限,因此缺乏积极主动去创新和做决策的权力和动力。而且,在这方面,日本企业一直没有去改变这种管理模式和体系。

在传统时代,信息更新速度慢,消费者的需求比较单一,这种僵化的管理体制还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信息接收面更广、速度也更快,喜好变化得就更快,日本企业这种僵化的管理模式很难快速满足"喜新厌旧"速度加快的消费者,也对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攻击迟钝应对,所以致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日本企业文化讲求"务实"和忠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的宗旨,一旦某项业务无法带来高额利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另外,日本企业对质量和品质追求较高,本着忠诚于消费者的理念,生产出的产品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长,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较慢,如果降价销售必然导致亏损。

所以,日本企业退出家电消费市场,并不是说其产品和技术不行了,而是其经营理念和文化体制上决定舍弃这一业务。其实,日本家电产品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精细制造工艺方面,甚至有一些精密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只有日本企业可以做。这也是近年来,以海尔、美的为代表的中国家电巨头,纷纷收购日本企业家电业务的原因和价值所在。

再次,主动转型升级是促使日本企业放弃家电业务的另一个内部原因。经过与中国、韩国企业的多次交手,日本家电企业经营者也发现了自身在生产成本和低价营销上的劣势,长此以往只能以亏损告终,与其在价格上和中国企业拼的你死我活、"赔本赚吆喝",不如主动转型向上游供应链加深涉足,比如往生命科学、医疗设备、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进军,将重心从B2C转向B2B,从产业链核心技术上攫取更高利润。

日本企业退出家电业并非是其竞争力"不行了",而是其主动退出,这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不要过于庆幸,也不要过于悲观。因为以家电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已经崛起,正在不断引起世界的关注。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在国际上所取得的微弱竞争优势,更多地是建立在中国人的勤奋和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的,即使如此,这种优势也正逐渐被东南亚小国所取代,然而真正高附加、高利润的高精尖的核心技术依然大量被日本等国家所垄断。

所以,中国家电企业在国际化征程上,以资本和产品进行跑马圈地的时候,切忌不要忘记如何在自留地上继续精根细作,充分学习、吸收国际上先进的专利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转化成自身的优势,以期真正实现有价值的国际化,而不是成为别人的"代工"。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jiadian/476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