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而漫长。
中国北方多数省份经历了几十年来最低气温,南方沿海城市广州甚至落下了80年来第一场雪。
在美国,中北部多地遭遇雪灾。即使前几天,密歇根、印第安纳州等地还落下了一场暴雪。
和这个冬天寒冷而漫长相似的,是中国的空调行业。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空调业正在迎来它的寒冬期。
有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空调整体零售销量4170万台,同比下降1.1%;整体零售额1374亿元,同比下降4.8%;其中线下市场规模1235亿元,同比下降8.2%。
须知,这一几乎拿不出手的成绩,是在“带头大哥”三番五次发起大规模价格战背景下取得的,你由此能够想象出市场有多萧条。
刚刚发布的苏宁云商《2016年中国空调行业白皮书》称,“市场需求不足和库存高居不下矛盾越来越大,逆境中的空调行业2016年将迎来真正大考。”
显然,这个冬天是全行业性的,而不是某一个空调企业。
“事实上,2014年空调行业天花板既已显现,只是大家都不愿意承认而已。”某主流空调企业市场总监王先生这样说。一个看得见的事实是,2014年空调销售旺季甫一结束,一贯视价格战如仇寇的董明珠,即率先发起猛烈的价格大战,且在此后半年时间内多次连番行动,以致遭到发改委点名警告,折射出空调市场动态饱和期已不期而至。
所谓市场“动态饱和”,是一个相对于“绝对饱和”的概念,即市场在一个周期内处于饱和状态,不再产生增量需求,甚至绝对需求量也有可能下降。这意味着空调产业占比较大的企业,在接下来的几年将不得不艰难度日,以等待下一个增长周期的到来。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动态饱和期在这个时候到来?这个问题空调企业有必要想明白。
对此,我接触到的空调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提到了房地产行业。房地长行业自2010年即进入低增长期,家电是与房地产最相关的产业,尤其安装型家电如空调、厨电等对房地产市场依赖度尤其高,可谓“同此凉热”。
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始于2007年前后的变频空调对定速空调的替代,至今已进行了8年之久。至2015年,变频空调市场份额占比已达到65.3%,未来因变频空调替代定速空调带来的市场机会将越来越少。
再比如,滥觞于8年前的农村“扒瓦房盖楼房”,刺激了空调在农村的销售,而今天,这个过程已进入尾声,农村因居住升级带来的空调销售增量将下降。
不少人期待“新农村建设”能释放农村家电购买力,情况可能没那么乐观。和城市相比,农村家电拥有量及户均拥有率的确偏低,但这不等于说没买家电的家庭一定会买。以空调为例,至今仍未购买、使用空调的农村消费者对空调存在恐惧心理,一则认为“空调比其他家电产品贵”,二则认为“空调使用起来太耗电”。因此,空调是所有大家电产品中最后一个进入农村消费者家庭的产品。
平心而论,我对空调行业进入寒冬并不觉得意外。在几乎所有家电产品里面,空调企业在相当长时间内是日子过得最滋润的(横向比较,即使今天空调企业的日子仍然是最好的),须知,上帝不可能把最好的东西总给一个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横S型曲线,有高潮也有低谷,没有哪个产业可以一条直线走到底。比如在过去十年时间内,中国汽车企业的日子都很幸福,但是自2014年以来,几乎所有汽车企业的利润都开始下降,大批4S店倒闭。其产业周期与空调几乎如出一辙。
大家关心的是,这轮空调低迷期将持续多久?我不知道。日前有报道称,截至去年底,行业库存高达4000万台,大致相当于2015年国内一年的销量。奇怪的是,经过一年高频率价格战(清仓甩货),空调库存几乎未见减少。这说明,2015年空调价格大战并未达至预期效果,企业仍在生硬地向渠道压货。
市场环境日趋严峻(苏宁空调白皮书称之为“由治到乱”),备受推崇的专卖店模式、年终压货模式即将走向终结,空调行业未来二年不排除发生大变局之可能。
从目前态势看,2016年空调行业出现转机可能性不大,将延续2015年态势,止于目前,我们尚未看到刺激空调市场大幅增长的因素出现。业界预测,2016年空调零售额1340亿元,同比微降2.5%。其中,线下市场规模1173亿元,同比下降5.1%;线上市场规模167亿元,同比增长约20%,占比上升至12.5%,但增幅进收窄。
格力、志高是中国家电行业对空调依存度最高的两家企业,转型迫在眉睫。为什么2015年董明珠不遗余力地推广格力手机?为什么格力放弃前嫌主动向国美、苏宁大连锁猛摇橄榄枝?为什么一向对电子商务不感冒的董明珠不断地在CCTV给大家介绍格力商城?一切一切的原因都在这里。
最后说句题外话。春节前几天去南京出席汇通达年会,某著名空调品牌经销商找到我大倒苦水,先恭维说我的文章他篇篇都看,然后说自己的库存已经大到难以承受,生意简直没法做了。我很好奇:“你们不是多次降价促销吗,怎么库存还有这么大?”他说他也奇怪促销也卖不动。我问他不做空调销售做什么?他说没想好,不知道那几千万库存怎么办,“厂家会退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