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手机家电巨头颠覆性技术少?不妨看看苹果和海信的逻辑

从德国IFA回来,钉科技对于全球家电消费电子市场,有两个体会:一是,中国品牌越发强势,华为、联想、美的、海信、创维、TCL等品牌存在感很强;二是颠覆性技术创新少,手机和家电都只是在按照常规路径迭代;三是概念性前沿产品缺乏,巨头们似乎都还留有后手。

关于后两点,钉科技分析认为也属于正常现象。一方面,无论是家电还是手机,目前确实已进入到一个创新的瓶颈期,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很难做到;另一方面,一些科技巨头恐怕在这个阶段并不想彻底打破现有格局,他们愿意维持一个稳定的市场,将现有的技术红利释放完再去自我颠覆。

钉科技上述提到的颠覆性技术,是指可量产的创新技术,不是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的或者很难规模量产的技术。

理解了以上所述,大概就能理解为什么近年来手机行业的大量新技术,如双摄、屏幕指纹、全面屏、升降式摄像头等技术,都不是智能手机的标杆苹果率先推出和规模应用?

对于前沿性技术,在应用上后发的品牌会表现得更为激进,而体量更庞大的品牌则更为保守。不过,这不意味着后者缺乏创新力,实际上行业真正的颠覆性创新往往来自后者。

之所以体量更大的品牌对于前沿性技术的应用会更为谨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会考虑这项技术能否规模量产,以及量产后是否会带来更大的代价。

如果一项技术还不够成熟就匆忙推到生产线,往往会带来两大危害:一是成本过高,产品在市场上难有竞争力;二是存在质量隐患,给产品售后和企业品牌都都带来极大的负面拖累。

因此,真正的巨头往往宁愿在市场发展节奏上晚一点,也不会为了一个“首发”的虚名而去做市场冒险。这也是苹果面对安卓阵营的集体围剿,却依然保持竞争力的一个原因所在。

不仅手机行业如此,家电行业也如此。比如在彩电行业,在不少品牌已经发布OLED电视的情况下,海信就迟迟没有推出OLED产品。

其实逻辑也不难理解。OLED显然属于前沿性技术,具有不少技术上的优点,但在发展的前期也存在不少技术和量产方面的缺陷。对于此前的海信来说,不去应用一项尚在发展中的技术,无可厚非。

而随着OLED产业的逐渐成熟,特别是面板技术的成熟和产能的稳定,如果海信在某个时间节点决定应用这项技术,也属正常的商业决策。

实际上,就最近5年来的彩电业来看,液晶其实仍然是市场的主流,占据9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海信立足当下,迭代液晶技术,发力ULED,是更务实的举措。目前来看,这样的产品技术战略是成功的,毕竟其已连续14年位列中国彩电市场第一的位置,全球市场也能排进前三。

当然,作为彩电巨头,海信并不是没有颠覆性创新的意愿和能力。在海信看来,OLED会是高端市场的一个选择,但OLED技术不能算是彩电业的颠覆性技术,真正的颠覆性技术是激光电视。

无论是液晶还是OLED电视,其形态都是有屏的,都需要严重依赖面板技术和相关企业,这也是日韩品牌长期统治彩电业的关键原因。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威廉.H.达维多曾经提出一个关于创新的“达维多定律”:一家企业要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第一个淘汰自己现有的产品。

海信虽然是有屏电视的优胜者,但他却希望做有屏电视的终结者,不再依赖上游面板企业,打破日韩企业的产业控制,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体现出了龙头企业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无屏的激光电视在海信的努力下,已经实现了技术的自主可控以及可规模量产,从80英寸到150英寸,从4K高画质到AI人工智能,激光电视均能轻松实现。

在OLED不成熟的情况下,一面优化液晶争取存量市场,一面布局激光抢占未来市场,海信的发展战略非常清晰、有效,而做不做OLED其实都不会影响到海信的既定发展战略。

苹果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做大尺寸的iPhone,但随着市场和屏幕技术的成熟,iPhone的尺寸也越来越大,但这并不影响苹果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绝对王者。类似的案例其实还有很多,而下一代真正具备颠覆性创新技术的产品,笔者依然看好苹果。

综上,准确认知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颠覆性技术,准确评估应用一项前沿性技术的利弊得失,这是手机家电企业采取正确发展战略的前提,也是我们评价一个企业发展战略是否科学的前提。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jiadian/1038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