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2018·中国地热国际论坛暨地热资源利用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上透露,我国地热能整体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地热能供暖面积保持世界首位。预计“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相当于220个雄县的地热供暖面积。
该论坛自2014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三届,也是首次在北京之外的城市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绿色引领 创新发展 合作共赢”。与会院士专家将围绕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绿色清洁能源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装备升级和高效利用等议题进行研讨,助推全球特别是中国地热能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论坛上表示,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快速趋向清洁、低碳和多元化,我国的能源产能和供需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地热能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是一种现实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
“今后,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推动地热资源勘探工作;继续加大科研支持力度;通过建设地热能高效利用示范区,因地制宜推动多种地热能形式的开发利用;建立完善地热能的管理和监管体制机制,多管齐下促进地热产业发展。”梁志鹏说。
他表示,当前,我国地热产业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全面优化地热产业链发展路径和整体规划布局,促进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维护世界生态安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作出新贡献。
发展地热对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地球是天然大热库,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天然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资源量约占全球地热资源的六分之一,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大力开发利用地热能,不仅对能源结构转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我国地热能直接利用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地热能供暖面积已超过1.5亿平方米,地源热泵装机容量达到2万兆瓦,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新技术,培育了一大批技术先进、实力过硬的地热开发利用企业,打造了以“雄县模式”为代表的地热能科学、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
2010年以来,我国浅层地热能、中深层地热能直接利用分别以年均28%、10%的速度增长,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底,全国地源热泵装机容量达2万兆瓦,年利用浅层地热能折合1900万吨标准煤,实现供暖制冷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建筑面积超过1.5亿平方米。此外,我国地热能勘探、开发及利用技术持续创新,取得长足进步。
与会专家介绍,地热在我国能源发展中具有“三大突出贡献”。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到2020年我国地热供暖、制冷、发电、种养殖等,每年可实现替代标准煤7000万吨,届时地热占比将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46%,比2015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十三五”非化石能源的3个百分点增幅中,地热“三分天下有其一”,在未来能源结构调整中贡献巨大;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对应“十三五”规划中地热每年实现替代标准煤7000万吨,将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对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巴黎协定》中国承诺具有重要意义;在应对当前大气污染方面,地热供暖替代的是供暖锅炉的燃煤和直燃的散煤所产生的污染物,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意义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