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2019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麟发布了总部位于烟台的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11项科研课题。
据悉,这些课题已经通过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将于近期启动研发或工程化。
对于未来核电的发展,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史立山建议,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核电关键技术“卡脖子”的短板。目前,中国少量核电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仍然依赖进口,比如核电核心芯片和软件、堆芯、测量仪表等,也包括燃料后端循环技术以及退役技术。
“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核电安全的作用,核电作为高精尖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积极推进其各阶段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前沿技术的融合。”他还表示,应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应用,努力寻找结合点。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47台,装机容量4873万千瓦,位列世界第三;在建核电机组11台,装机1208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山东已成为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山东省能源局局长栾健表示,当前山东核能产业已步入加快发展、赶超先进的黄金机遇期。山东省正在谋划面向2035年的能源发展战略,将核能作为优化能源结构的重中之重。在此目标引领下,山东将积极推进海阳、荣成两个核电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东部沿海核电基地,加快核能产业化建设,培育核电产业园,强化核能技术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集中力量开展第三和第四代核电技术,以及模块化小型堆等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山东在核能发展方面走向全国前列。
据介绍,已经建成投产的海阳核电站位于烟台,是目前山东省内单体投资最大的能源项目,规划建设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一期工程两台机组采用三代核电AP1000技术,已分别于2018年10月22日、2019年1月9日建成投运,实现了山东在运核电机组“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电超200亿千瓦时。
全球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性的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石岛湾核电站项目则于2012年底开工,计划2020年建成使用。
中广核山东华龙一号项目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周边地区工业用热以及城市供暖和海水淡化等需求;中核海上浮动堆烟台建造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未来将对提升我国海洋综合保障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论坛开幕式上,“烟台高效换热技术产学研基地”“国家核电核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联盟”“烟台大学核电技能培训中心”揭牌。
随后,烟台市分别与中国广核集团、中核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涉及核电、核能综合利用、新能源项目、装备制造等内容;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引进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烟台建设新的装备制造基地;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签署关于在烟台举办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展览会合作协议,将该会展举办地由北京迁往烟台;与中国核学会签署合作协议,加强在政策发布、公众沟通等方面的合作。
同时,由烟台市发改委牵头推进核能产业资本运作、基金引入、央地企业项目合作,各方签署了涉及清洁能源产业投资、技术研发、装备及材料制造在内的多份协议。
此外,10月31日,烟台市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主任张洁非宣读了《核电产业链安全质量公约》(试行),倡议核电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守好安全这一生命线,为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据了解,这是我国核电行业首次聚焦安全质量的一份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