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宝盛私人银行证券分析师麦豪冠撰文指出,中国财政部在7月25日公布上半年度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企」)部分主要财务及经营数据。整体而言,下跌趋势仍然持续,期内国企的收入与去年同期相若,但净收入则按年下降了7.1%。数据在市场意料之内,惟煤炭行业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由于内地煤炭价格大幅反弹,煤炭相关国企在今年首六个月成功转亏为盈。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年初至今上升了19%,即每吨价格上升了71元(人民币.下同)至每吨426元水平,有分析员更预期年底时价格将达每吨450元。尽管相比2011年的高位每吨850元,现价只有当时的一半,但止跌回升的趋势仍然令人鼓舞。
今次可以说是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上的初步胜利。究竟是一时幸运还是改革真的奏效?
国务院在今年2月5日发表了题为《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文件,强调须于3年至5年内,减少3亿至5亿吨的煤炭产能;与此同时,将会重组另外5亿吨的产能,并要求22个省份设置各自目标,其中占中国四分一煤炭生产总量的煤炭重镇山西,便计划减产1亿吨,而内蒙古、山东及河北则以减产5000万吨为目标。
须妥善处理失业问题
此外,由实时起至2018年年底的3年,中国将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现有煤矿则被限制在每年运作不可超过276个工作日,周日及假期必须休息。相比过去每年运作330日,减少的工作日将令产能下降16%。减产意味着剩余劳动力涌现。对国企或是地方政府而言,若不能妥善处理这些失业或就业不足的工人,将带来社会不稳的风险。文件认为,透过协调及更为全面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包括设立专项补偿基金、实施灵活的工作时间、培训、内部调配,以及提早退休等。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估计,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130万中国煤炭工人和50万钢铁行业工人将告失业,中央政府已就此成立1000亿元的奖补基金。但世上没有免费午餐,我们相信基金款项将因应各省的改革进度而作出分配。
单就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改委」)便订下了2.5亿吨煤炭减产目标,在今年首六个月,煤矿产能成功减少了7200万吨,但这只是整体目标的29%。发改委对此明显感到不满,发言人赵辰昕指部分地区对减产信心不够坚定,部分煤矿更在关闭后又恢复运作。他强调,经多轮讨论及协商的2.5亿吨目标是「军令状」,若年底不能达成目标,部分人士必须要负起相关责任。
降进口量助煤企盈利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合共产煤16.3亿吨,按年下跌9.7%,值得留意的是除了录得按年减少外,在今年第二季度更出现持续每月降幅扩大;若以2016年6月计算,按年跌幅达16.6%,已取得初步成功。若减产2.5亿吨煤炭是一个硬性指标,煤矿生产在下半年度将可能录得更大的跌幅,以支持煤炭价格。
然而,煤炭价格仍然要面对进口这个不稳定因素。中国约有8%至10%的煤炭从海外国家如印尼进口,与内地减产的趋势相反,煤炭进口量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升了8.2%,进口量的上升无疑会窒碍内地煤价的升势。若要提高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政府有需要透过行政手段减低煤炭进口数量,但显然这会引发电力公司的强烈反弹。
事有轻重缓急,就改革的迫切性而言,煤炭行业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多数大型煤炭公司处于亏损状况,账目上负责累累,若不进行改革,其风险最终将蔓延至银行体系;另一方面则是从环保角度出发,以实现习近平主席「美丽中国」的目标。在2016年下半年及2017年,中国经济仍然有很多变量,但就煤炭行业而言,至少在供给侧改革上已取得初步进展。然而,改革之路仍然相当漫长。
煤炭行业的初步成功能否被复制到其他行业仍然言之尚早。一如过往所言,国家政策要于全国执行一贯非常困难,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员能否协调合作,以及具备坚定决心进行改革,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