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煤炭大省山西持续上演“燃气”革命,全省3600多万人口过半告别煤炭,用上清洁气源,引发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革。记者谨以采访中遇到的三则故事,述其一二。
“三转”女人“解放”了
围着老公、孩子、锅台转了大半辈子的“三转”女人郑爱兰终于“解放”了。现在,她告别了呛、脏、熏的做饭环境,20多分钟就能轻轻松松、干干净净地做一顿美餐,有了更多的时间打太极、学剪纸、拉二胡……
这一切得益于5年前的天然气入户。“吧嗒”一打火,火苗就蹿了出来,一个灶炒菜,一个灶煮饭,省时省力、干净实惠。
54岁的郑爱兰是山西清徐县东南坊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她见证了老百姓日常做饭、取暖用的“柴”从秸秆根、煤泥、煤球、煤气到天然气的变迁。提起往事,她感慨万千。
“小时候秋收过后,我们兄妹7人都要到地里刨玉米根,晒干后以备冬用。一家人一起睡在一个大火炕上,清晨母亲在炕头烧柴禾做饭,经常在睡梦中被烟灰味儿呛醒。”郑爱兰说。
结婚后,郑爱兰在丈夫家用上了“煤泥”,做饭也成了一项技术活。不仅要把煤、烧土像和面一样按一定比例和好,做完饭后“封火”还要掌握度,封得太实,就灭了,封得不严,煤就燃烧了上来。她说,由于味道呛人,冬天再冷,都要在睡觉前开门窗散味。
“做饭前,要先用铁棍捅一捅,把煤炉中空气打通,等火焰上来了,才能做饭。”郑爱兰回忆说,那时做饭耗时费力,常把一家人饿得饥肠辘辘。
而今,清洁、便利的烹饪条件,解放了这个劳作半生的女人。目前,山西已有4400个村镇安装管道,具备通气条件,其中2700个农村的78万户农家实现气化。预计到2020年,全省约一万个行政村实现燃料方式的改变,近1100万人口受益。
最小煤企的“逆袭”
2月26日,原平煤层气液化项目开工;3月1日,运城区域项目启动;3月14日,长治区域项目开工;4月7日,晋中区域项目集中开工……
从晋北锁钥到风陵渡口,百亿元燃气项目相继开工,成为山西经济最困难时期难得的一抹亮色。
10年前,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只是一家以煤炭运销为主的中小企业,职工300余人,年营收不足9亿元,在身边煤炭巨头环绕下,是山西最小煤企。如今煤市寒冬下,国新能源成为山西最赚钱的省属国企之一,去年接收安置了山西最大煤炭运销企业取消设卡收费分流来的上万名职工。
“是燃气救了我们。”国新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梁谢虎说,2003年煤炭“黄金十年”刚刚开启,国新能源跳出挖煤卖煤老路,跨界进入天然气领域。2006年,煤价“一天一个样”,各类资本涌向煤矿,国新能源反而“以煤养气”加快转型步伐。
十年转型,国新能源初步形成总长超1万公里、管输能力超280亿立方米、覆盖全省的大管网,帮助1800多万居民用上了天然气,气化率达到52%。面对煤市严寒,国新能源转让了4户控股煤企股权,清算了6户直属煤企,实现了由煤到气的转变。
“煤矿杀手”变身记
在数百米深的矿井巷道里,相隔一米左右就能看到一根细细长长的管道。管道标签上,写着长度、压力、浓度等数据。头戴红色矿工帽的瓦斯员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瓦斯抽采设备,每根管道要“钉”进100多米深。
在地面,煤矿排风系统排出的废气乏风也被接到长长的管道,与井下抽取的低浓度瓦斯一起,经过氧化变身为清洁能源。
这是记者在全球最大乏风氧化发电项目所在地,山西潞安集团高河煤矿看到的一幕。潞安瓦斯研究院副院长贾剑说,瓦斯是煤矿头号杀手,乏风是浓度极低的风排瓦斯,二者主要成分与天然气一样,都是甲烷。过去瓦斯、乏风大都被直接排空,既浪费资源,又高碳排放。如今,借助科技手段,高河煤矿每年可处理乏风94亿立方米,相当于减排14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还能发出2亿千瓦清洁电能。
同处沁水煤田的晋煤集团,煤层气日抽气量已达700万立方米,产销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在去年煤炭亏损的情况下,煤层气盈利2.5亿元,成为其抵御市场寒冬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