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一带一路引领产业需求 核电“走出去”战鼓擂响

目前中国核电“走出去”面临大好态势。现在世界上有核能、正在发展核能和需要发展核能的国家有70多个,在“一带一路”上有40多个。预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上核电机组将会达到近100台,而“华龙一号”有望占到20%—30%左右的市场份额。

一带一路引领产业需求核电“走出去”战鼓擂响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过去一年,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代表作品“华龙一号”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落地,而该技术就诞生于深圳的中广核设计院,由中广核集团和中核集团联合研发。

“华龙一号”是在中国三十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汲取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合作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目前,“华龙一号”国内外首堆示范工程正在顺利推进,成为国家战略“走出去”的靓丽名片。

2015年10月2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见证下,中广核和法国电力集团(EDF)签订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投资协议;2015年12月24日,“华龙一号”示范机组——中广核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防城港核电二期3、4号机组是英国布拉德韦尔B项目的参考电站;此前,“华龙一号”已经在巴基斯坦、阿根廷、肯尼亚落地,参与当地的核电市场建设。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核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核电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有的,发达国家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我们国家的都是八十年代建造的,现在我们只建造第三第四代核电站,我们已经处于世界核电的前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寿君介绍说,核电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明的,国际上大部分都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造的,切尔诺贝利出事之后,很多国家就没有建新的了。我们国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建,这三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走出去,就像高铁一样,我们这些年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无论是设计还是建造、运营方面,应该说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我们现在建造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第四代商业堆只有我们国家有,很受一些国家的欢迎。因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性,或者叫固有安全性,不存在核泄露。

在王寿君看来,“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核电企业的机会颇多。“一月份,在习主席的见证下,中国核建与沙特签订了《沙特高温气冷堆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高温气冷堆是很好的东西,首先它的安全性,安全性决定了很多国家欢迎它,另外它有灵活性。一带一路很多国家电网不是很大,这种情况下高温气冷堆的灵活性就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进行不同的组合。

另外它的多用途性,像我这次在沙特,不仅仅需要发电,还需要海水淡化,核能海水淡化也是这些国家的需求。”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工业集团董事长孙勤指出,国际上现在有70多个国家已经或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40多个,正在计划发展的有10多个国家。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新建约130台核电机组,到2030年前这一数字将达到约300台。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和周边国家将占到新建机组数的约80%。

市场“蛋糕”诱人,竞争格外激烈,韩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各自出招”。孙勤透露,中核集团力争在2030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造约30台海外机组,目前战略选择是发展中国家,具体来说是以阿根廷为重点的南美市场、以阿尔及利亚为重点的非洲市场、以巴基斯坦为重点的亚洲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天林算了一笔账,“如果能抓住20%的‘一带一路’机遇,将能产生3万亿元人民币的产值”。他建议以“华龙一号”带动核燃料、核电运行服务、核设施退役治理及核技术应用等全产业链“走出去”。

“在此过程中,中国核电将充分发挥完整核工业体系的优势。”孙勤说。中核将以华龙一号为龙头,带动核燃料、核电运行服务、核设施退役治理及核技术应用等全产业链“走出去”。

文章链接:中国环保在线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05238.html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electricpower/1257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