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底,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做好电力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后规划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积极建立相应的调控机制,宏观调控燃煤电站的项目建设,避免因火电项目审批权下放导致的火电装机过剩和投资浪费问题。那么,目前,火电发展是否存在过剩问题?“十三五”中又该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呢?
周大地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
能源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
“十三五”煤电发展规划应该放到整个能源体系的总量、结构、运行、布局,优化的总框架下讨论。个人判断当前电力供应总体过剩,预计2015年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小于等于4300小时。而且能源需求和电力需求在“十三五”期间很有可能是下降的状态。
我们还需不需要新增这么多煤电?煤电建设规划要依据现实:即便有电力需求增长,也没有必要一定要上煤电。首先,以当前电力装机过剩的程度,可以看能不能用两三年时间将过剩的部分消化掉,依情况而定。其次,万一出现电力短缺风险怎么办?为了规避风险确实要建一部分煤电。但因为当前产能过剩的程度,即使有5%,甚至7%的电力增长,现在的产能也可以支撑两三年,而且现在的燃煤电厂建设周期短,不至于要在这两三年上2~3亿千瓦时的煤电。再次,为什么很多人要在现在这个“产能过剩”的时间点接着做煤电?有这样几种可能的原因:一是可能有行业部门利益,二是地方争抢以后的市场,三是大家都认为是别人应该退出,我自己不退出。最后,从经济性的角度来讲,煤炭最便宜,这是在“有效需求”的前提下。如果运行小时数不及预期,财务成本变高,还会把非化石能源的运行小时数压下去,大家都便宜不下来。
世界各国之所以不用煤炭,不是煤炭没有了。如何低碳发展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压力,也是趋势,而不能因为煤炭多就用煤炭。还要说一个规划问题,中国的人均电力需求不能向发达国家看齐,否则节能的空间在哪?不能拿10年、20年、30年以后的需求来规划现在。目前煤电明显过剩,不能因为认为5年后电力需求会增长就要现在把5年之后的事办了。
综合考虑投资、运行、经济外部性和环保方面的因素,我个人认为经济性最优化的选择是:煤电能不建则不建,能少建则少建,必须建才能建。如果没有这个必须性,现在就要少建,或者不建。
我国能源发展目前依然需要煤炭。“十三五”煤电装机还将适度增长,这是煤电地区性结构调整和电力消费刚性需求的双重需要。
薛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部门主任
目前我们工业化还没有完成,预计到2020年左右全国平均水平才能完成,但根据趋势研究分析,也就是部分省份完成,大部分省份并没有完成。所以从能源增量角度,特别是电力增量仍然有较大的需求空间,技术进步不是减小了用电量,而是增加了电量需求,这是社会电气化、自动化、智慧化发展的规律。从这个角度,并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来讲,我国能源发展目前依然需要煤炭,工业化在各省还要继续完成,工业化阶段与高载能煤电发展是相适应的,所以煤电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
我们希望煤电占一次能源比例在2020年争取达到62%,或者更低,但是不太可能。一是能源资源结构禀赋问题,二是经济发展阶段问题,三是能源总量需求仍然存在的问题。
煤电发电量比重、增速回落是消费需求疲软、发电结构调整、煤电调峰比重加大的综合作用。这两年,火电发电利用小时数确实在下降,这因为一是电力需求在趋缓,例如今年需求能达到0.9%就不错。这是经济结构调整最困难的底部时期,调整必然有一部分过剩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能被市场淘汰。二是水电大好。水电的增量一方面是水电集中投产,另一方面是水情不错,通过西电东送,很大比例替代了东部地区的火电发电量,导致东部地区火电利用率下降。三是火电中利用小时数较低的气电、余温余压发电等比重逐年提高,也拉低了火电利用小时数。
特别要注意的是,凡是通过燃烧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组的发电方式都归类为火电,但是火电不等同于煤电,火电中还包含煤矸石发电,还有天然气发电、煤层气发电,还有油、垃圾、秸秆发电,还有余温余压发电等。火电中除了煤电、燃油外,都是提倡发展的,是资源循环利用或者清洁能源。所以火电中的燃煤机组,比重是90%,以后这个比重会越来越低。
煤电供应能力相对宽松是煤电地区性结构调整的好机会。关于煤电的相对过剩问题,我一直认为,我国比较复杂,不同地区能源结构、消费结构完全不一样。我国经济是地区间梯级式发展,能源也是一样。所谓的过剩是地区性过剩、阶段性过剩,而不是永久性过剩。
电力市场化改革及其优先权制度的设计,将逐步改变煤电在发电供应能力中的定位,煤电利用小时数尤其在东部地区还将持续下降。
明确地说“十三五”期间不可能投产三、四亿千瓦煤电。国家“十三五”的总量发展是有控制的,并分配到各省。但是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投资煤电拉动经济,把后几年的煤电发展空间集中到现在用了,这确实需要预警。
左前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副处长煤炭、火电确实存在过剩现象。从长远来看,煤炭肯定要退出历史舞台。毕竟不是可再生能源,总有采完的时候。
但是虽然目前电力产能是阶段性过剩,但预计未来社会用电量还会翻一番。原因如下:
一是虽然人口红利消失了,但是人口还要缓慢增长,2030年还要达到一个峰值。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终端电气化水平在提升,距发达国家人均用电水平还有很大潜力。工业高耗能已经达峰了,而且“十三五”期间是在峰值平台区。
现阶段来看,去煤化、去火电化为什么不合理?一是从能源需求上来说,我们的煤炭资源占全世界54%,西方发达国家煤炭的占比低,我们谈阶段性能源需求的时候去火电化是非常不理性的。二是从经济上说,同等热量的煤炭的价格是燃油的1/9,天然气的1/4。现在放眼全球,从能源成本方面,我国工业制造业能源成本相对攀升,目前美国能源成本已显著低于我国。
煤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主要由需求波动来决定,需求和价格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解决煤电利用率问题,最好尽快让市场定价机制落实到位、发挥作用,目前来说,至少应该做到让更大比例的电量由市场来定价。
王冬容
中电国际高级经济师、政研室副主任
目前,由于煤价走低,导致我国煤电企业边际收益走高,因此市场主体有很强的上马煤电机组的冲动,这符合经济运行和企业发展规律,可以理解。促进煤电行业科学发展,最好不要再来一个类似于“三年不上火电”这样的行政命令,科学的方法是让市场主体摸索前进,然后知难而退。
毕竟,对于我国煤电行业来说,等量煤炭消费替代的约束已经属于强约束,煤电发展的环境已经受到很大限制。
目前煤电和新能源之间的关系,还不是替代挤出效应关系,而是煤电支撑了新能源的发展,而且煤电是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支撑,必须认识到这一点。电力行业的整体协同规划不仅仅是煤电和新能源之间的事,而应该在更大范围内科学考虑,特别是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对于电源协同非常重要,如果今后抽水蓄能电站能够补位上来,对于存量煤电的发展运行环境将有很大改善。
从发电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实际上,目前各大发电集团都已经认识到当前煤电发展已经是最后窗口期,今后,进入用户侧能源服务市场和进入国际市场是他们面临的必然战略选择。前者可以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起到关键作用,后者对我国相关装备制造和建设市场平稳发展至关重要。